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东海边的蚬子
东海边的蚬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0,888
  • 关注人气:1,2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2011-11-17 16:37:04)
标签:

余氏

千灯镇

三桥邀月

千灯浦

秦望山

分类: 江苏上海

千灯旧称千墩。据清陈元模著《淞南志》载,昆山县东南36里, 川乡有水曰千墩浦,盖淞江自吴门东下至此,江之南北凡有墩及千,故名千墩。清宣统二年(1910年),易名茜墩。1966年文革,改名千灯。或是说有千灯指引,不会迷失方向。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11月8日,还是有空,本想去江苏的同里古镇,上午正按计划前往,临时朋友工厂有事,到了青浦的赵屯,这下离昆山的千灯很近了,既然都是水乡,何必舍近求远呢?

沿着新镇的路标,到了古镇的区域,新的戏台,或有昆曲声绕梁?到了古镇,不能只看外表,还是买票吧。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虽说有点点雨水,游人还是有的,团体个人游的均有,但这河上的游船,却这么排排静修。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分别呈现宋、明、清三代的不同特色的三桥邀月,跨过去,就是进入古镇。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水乡无水不成乡。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这小小的木桥,就是三桥的小弟。说有宋代风格。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进入古镇,被冲天的高塔所吸引,先来这座于五代梁天监二年由千灯镇人王束舍宅捐建的延福禅寺。曾做过县主簿的王珏,因年老无嗣,舍宅扩建寺院。元末寺毁。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又重建起。永乐二年,户部尚书夏原吉浚治吴淞江及千灯浦时,曾借宿于此寺。万历年间(1573-1619年),寺僧瞻月重修法堂、山门。明末寺毁,清寺僧大野密音重建佛殿、经阁。清同治年间,清军与太平军作战时,该寺毁于战火,仅存后房数间及和尚数名,解放后和尚转业。2003年-2005年,重修恢复原貌。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梁天监二年(503年),延福禅寺僧从义,在千灯浦西、延福禅寺南、千灯镇的中心,募建七级秦柱峰(现名秦峰塔),明洪武年间重修。该塔系砖木结构,1994年,大修,恢复宋代风貌。想要上塔,铁锁不让。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玉佛殿不在中轴线上,另有院落。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玉佛殿中的玉佛是由缅甸白玉精雕细琢而成。毛料1999年在缅甸发现,历经三年艰苦开采,始现于世。玉料为一块完整一体的纯天然玉料,称是世界第一大玉卧佛造像,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大雄宝殿当然很是崭新,但殿前的两株古树,很是威严。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大雄宝殿后的大悲殿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四面千手观音还尚未完工。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内院居然是秦望山。这么小小的居然是山,原来还有历史。“秦柱山高不过二寻(注:古长度一寻等于八尺)广不满一亩的土堆”。屯兵守卫,说秦始皇曾登此山的烽火楼祭海,因而秦柱山改名为秦望山。清乾隆十一年挖取该墩泥土建通裕社仓,嗣后民间建房均在此墩取泥。解放前夕已无迹。2003年,恢复旧貌。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再进去,居然是一座带后花园的独立院落,到了前头,才知道这里是余家家业。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余氏典当是始建于明末清初徽商余氏的老宅,千灯人称它为“典当里”。我们从后堂看起。。。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有钱了,自然下一代就是诗书香飘了。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余氏“立三堂”,风雨沧桑三百多年,依然如故。余氏家族,代代相传,后继有人,曾经是千墩镇上“南顾、中余、北叶”显赫的三大户之一,亦是人才辈出的礼仪之家、书香门第。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这是中堂。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到了前堂,这高高的当铺,回归了历史的原貌。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一门之隔,两个世界。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雄伟的典当行,鹤立鸡群一般。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沿着千年的石板路,踏着前人的脚印,感受过去的岁月。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巷子里小店的万三蹄,飘过诱人的香甜味。
随沪生活:千灯古镇(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