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凉夏成都:文殊院

标签:
成都文殊院清代建筑藏经楼旅游 |
分类: 云贵川藏 |
7月底,利用到成都开会期间,顺访文殊院,正好离酒店不远。盛夏里成都却是丝丝凉意,来到文殊坊,雨滴盈街。
一座宝塔站立街口,告知这里是佛俗两界的交界处。
文殊院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1600
平方米。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殿、说法堂、藏经楼庄严肃穆,古朴宏敞,为典型的清代建筑。两旁配以禅、观、客、斋、戒和念佛堂、职事房,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
介绍说这座寺庙初建于隋朝,唐代的妙圆塔院,宋时改称“信相寺”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明朝末年,该寺毁于战火,康熙年间,慈笃禅是由在废墟中结茅打坐,诵经修持,于禅定中出现红光,化出文殊菩萨形象,谓其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于是官府集资重建庙宇,而且改名为文殊院。
这里算是闹市里的宁静处,阴雨中,更是少有香客、不见游人。
五重大殿连同前后照壁,分布在长200米的中轴线上,各殿堂楼阁古朴宏敞,飞檐翘角,是典型的清代建筑。殿堂之间,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疏密得体,大小相同。
寺内还珍藏明清以来书画珍品,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1702年御赐文殊院的“空林”墨迹,以及康熙临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海月》条幅。此外,还有印度贝叶经、唐代玄奘法师头骨、唐代日本鎏金经简、千佛袈裟、发绣观音、挑纱文殊和舌血含宝等佛教文物。
转到后面,新修的图书大楼,有和尚在打理。俺就在门口瞧瞧,不敢进门打扰。
不同于一般的寺院,这文殊院院中有园,园中有院,院中有景,环境极是清静幽雅,素有“寺殿接通衢,禅房远尘嚣”之说。看到附近的居民还庙里的茶座休闲,这里是佛俗和谐的社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