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2011-06-22 07:06:31)
标签:

青铜器

镶嵌几何纹方壶

大克鼎

旅游

分类: 江苏上海

上海博物馆以其收藏的大量精美的艺术文物而享誉国内外。坐落在人民广场中,很有镇住四方的意思。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排队中的人流,井井有条。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一楼大厅边,就是青铜器厅。1200平方米的展室内,陈列了400余件精美的青铜器,完整地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发展的历史。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商代以来的青铜器,件件都是宝物。发一些自己有兴趣的给大家共赏。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铜镜是古人照面容用的器物。这件西汉透光镜却具有特殊的效应。它的镜面微凸,当平行光照射镜面时,镜面的反射投影就能出现与镜背的文字和纹饰相同的影像。这是古代铸镜工艺上的一项杰出创造。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铜鼓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少数民族地区的青铜器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五牛枕

高32.5厘米,长52厘米,宽13厘米马鞍形,两端上翘各铸一牛。一侧无纹饰,另一侧以虎纹及双旋纹为底,其上有浮雕立牛三头。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七牛储贝器
储贝器是云南地区滇族青铜器的典型品种,多带有生动写实的装饰。此器圆盖上塑有七头姿态各异的牛,形象生动。张口卷尾,似乎正欲猛扑向前,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兽面纹龙流盉

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前6世纪上半叶)盉为调酒器。此盉呈钝三角形,长流作龙形,以张开的龙口为流口;盖顶是一个盘旋而出的龙头,与流口的龙头层叠趋前,呈双龙继起的姿态。这是春秋中期南方的越族人模仿西周盉并加以创造的杰作。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透雕蟠龙鼓座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细部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牺尊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牺尊的整体造型是一基本写实的牛,凝重壮健。背上有三个孔穴,中间一穴放置一只小锅,用来盛酒;牛的腹部中空,与前后两个孔穴相通,可以注热水,是用以温酒的温酒器。其形制独特,是一件极为珍稀的器物。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莲瓣盖龙纹壶 秋中期(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前6世纪上半叶)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镶嵌几何纹方壶

战国晚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前221年)敞口,直颈,弧形方腹,有一对兽首铺首衔环,方圈足。通体镶嵌红铜和绿松石组成的几何纹饰,线条曲折多变而富有规律,色彩协和而富有对比,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体现出战国晚期青铜器装饰艺术的高超水准。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交龙垂鳞纹鼎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鸟兽龙纹壶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壶是容酒器。此壶圆体,宽颈,深腹外鼓。盖及两耳已失。器物主体纹饰是人首鸟体的怪兽和龙相互缠绕。在纹饰之间还有虎、牛、豹等动物的食人之像。腹下饰一周雁群纹,雁作昂首曲颈状,体现了晋国青铜铸造业的高度水平。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错金银鸟兽形盉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前4世纪中叶)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齐侯匜

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前771年)匜为盥洗器。此器平盖,龙首鋬,四兽形足。通体饰较密的横条沟脊纹。腹内底有铭文四行二十二字,记齐侯为虢孟姬良女作匜。孟姬女是虢君之女,为齐侯夫人。在青铜匜中,以此形制为最大、最重。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子仲姜盘

这是一件春秋早期用于盥洗的青铜器。它形体较大,整器风格质朴浑厚。盘壁的两侧有一对宽厚的副耳高耸,其外侧饰有云纹。盘的前后各攀一条曲角形的龙,龙首耸出盘沿,作探视状;龙身躬背曲体似于跃入盘内水中。盘内底铸有浮雕的鱼、龟、蛙等水生动物,鱼为七条一周,龟、蛙为相间排列,此种饰法极具春秋早期的特色。盘的中心是一只带有头冠的雄性水鸟,边上为四条鱼,外圈为四只头上无冠的雌性水鸟,造型生动。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所有的动物可以在原地作360度的转动,这是以前青铜器中绝无仅有的。这件精美的青铜器在现今无数商周青铜器中无一能媲美,可见其是多么的珍贵,同时这也告诉我们早在春秋早期,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创作与进步。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大克鼎  西周

西周孝王(公元前10世纪末)鼎是青铜礼器中的大类,在古代社会里曾是统治阶级划分等级和权力的标志。鼎也有烹煮肉食,实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种用途。大克鼎为西周后期著名重器,清光绪年间出土于陕西扶风法门寺任村.同出器物多件,都属于一个名叫克的贵族。大克鼎形体巨大,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口沿饰兽面纹,腹部饰流畅的波曲纹。腹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字,字体工整,笔势圆润,堪称西周中晚期青铜器铭文的典范。铭文内容主要叙述克依凭先祖功绩,受到周王的策命和大量土地、奴隶的赏赐,是研究西周经济制度的重要史料。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龙纹壶:壶为西周时期最主要的容酒器。此壶直口,长颈,斜肩,鼓腹甚大,下承圈足。颈两侧设象鼻上举的兽首环耳,套铸有环。腹部有四等分界栏,界栏和圈足饰变形兽体纹,颈部和腹部界栏内均饰卷体龙纹。纹饰疏宽流畅,规整大方,造型典雅庄重,颇有特色。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四羊首瓿
商晚期(公元前13-前11世纪)瓿是一种食器.此瓿大口,短颈,广肩,深腹。肩部置羊首四具,间隔一鸟。腹部饰乳钉纹.圈足饰兽面纹,并有三方孔。整器体积宏伟,颇为壮观。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甲簋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执簋

侈口,束颈,鼓腹,两侧有兽形耳,高圈足。口沿下前后中央各一浮雕兽首。口沿下、腹、足各饰蝉纹、鸟纹、兽面纹、雷纹。耳内各铭1字。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青铜方罍,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这是一件大型的盛酒器,整器自上而下装饰了六段花纹,以腹部为主干纹样,分三段:上段作鸟纹;中部为一锐牙裂口,形状猛烈的巨大兽面纹;下段也作兽面纹,唯形象与中部不同。全器纹饰以云雷纹为地,主干纹样粗壮突出,极有气势。器的每面中线及四角均出棱脊,使器物更为稳重庄严。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斝是古代盛酒器,兼作祭神的祼器,是中国最早的礼器之一。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黄觚
商晚期(公元前13一前11世纪)觚是饮酒器。此器喇叭口,高圈足,中间细腰可以把手。头部饰三角形变形兽纹,中腹部饰两组对称的龙纹。尤为特殊的是在圈足上的曲角龙纹采用透雕的样式,装饰性极强,同时也显示出极为高超的铸造技术。圈足内铭有“黄”字,是作器者的氏称。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父乙觥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这是一件器形和纹饰都很别致的盛酒器。觥盖前端为一昂首而出的兽首,后端作牛首形,中脊为一小龙,前端兽耳后部各有一小蛇。器身周体饰凤纹,主凤特大,长尾逶迤,形态优雅。整器装饰手法纯熟灵巧,是商代晚期中较为独特的作品。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镶嵌十字纹方钺  

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钺是古代用于杀戮的刑具。此器方形平刃,阑旁有两方孔,似用于皮条捆扎。器物中心有一圆孔,其周围用绿松石镶嵌十字纹六组,纹饰较为特殊。此方钺大而重,使用不便,且有绿松石作镶嵌,当是仪仗用具。
走进上海博物馆(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有关资料,来自上海博物馆展品介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