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双流(四):黄龙溪(下)

标签:
黄龙溪竹叶青茉莉花山青水秀旅游 |
分类: 云贵川藏 |
来到正街最后一座寺院:古龙寺。
黄龙溪古镇正街上有三座完好寺庙:古龙寺、镇江寺、潮音寺,都位于黄龙溪正街,形成“一街三寺庙”,街中有庙、庙中有街的景观,全国罕有,是佛教文化的集中展示点。
古龙寺是黄龙溪镇修建最早的一座寺,位于古镇正街南首,坐西向东。山门与古龙寺直对。寺内大殿供奉黄龙祖师,寺以古寺庙、古戏台、古榕树“三古”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成为一大特色,而成为各寺之首。
古龙寺正门上为戏台,名为万年台,是黄龙溪九个戏台仅存的一个。
台前300平方米的院坝,成为正街的尽端广场,过去为集会、交易、看戏的场所。院坝南北各有一棵据考有1700多年的古榕树,树冠遮蔽了整个院坝。南边古榕树,盘根错节,严密包裹着一座小土地庙。这两棵古树,庙骑树、树裹庙,堪称天下一绝。
北边古榕树干分岔处有中央有约二尺见方的小庙,供奉“黄葛大仙”,传说只要摸摸树身。即能祛病消灾。
“三县衙门”位于古龙寺内。历史上黄龙溪属华阳、彭山、仁寿“金三角”地带,民事、经济纠纷、匪患困扰三县,遂设三县衙门(类似如今的联合办事机构),始建于清代,初为总爷衙门,民国时期改为三县衙门。衙门大门两旁有副对联:“黄龙宝山伸出龙抓抱鸡翅,白马临江勒转马头望虎岩”,联上的六个地名巧妙地包含了三县衙门的管辖范围。三县衙门是现今保存中全国唯一的三县衙门。
离开古龙寺,经过街道僻静处,发现一个所在:这一家院子却是另外收费参观。原来是客家大屋,历史可以上溯到“湖广填四川”。
大屋外,这座茅屋又在修建,不知是某古迹,还是某仿古。
这里山青水秀,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和嘈杂;这里弯弯曲曲的石径古道,河边飞檐翘角的木质吊脚楼,街道上的茶楼店铺,古庙内的缭绕青烟等,无处不展现出一幅四川乡镇的民俗风情图。
喝茶对于古镇上的人来说,那是与吃饭并列的头等大事,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