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吃茶去    读禅杂说

(2010-12-08 17:33:49)
标签:

慧能

神秀

佛教

禅宗

嵩山少林寺

分类: 杂文随记

      拿到乐途寄来的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的《禅的行囊》,一口气读完,书中对中国禅宗祖地的探访,对各丛林方丈、主持、各界人等的描写,入木三分,中国现在社会诸方面,表达十分透彻。作者毕竟在台湾、香港生活了那么多年,更是多次来大陆研究中国的佛教现状。

      东汉时期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国,到达摩一苇渡江,面壁数年而开创的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宗派,一路来代代手口相传,外界感觉隐晦颇深,看介绍禅宗历史,一直到六世祖慧能到粤北,才在世间发扬。正好这段在学习《金刚经》,顺带书中附有六祖慧能的《坛经》,才得以了解禅宗这一段的历史和有关禅的概念和修禅的方法。出生贫寒一字不识的慧能,确实聪慧过人,作为在后院劈柴的小和尚,能够得到五祖的赏识,不仅仅是因为他做的那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偈语,更应是他的那种慧根。而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若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却是慧能上一句偈语的基础。从此禅宗分为南宗和北宗,有了“南顿北渐”之说。。。以前不知道神秀后来如何,这本书有进一步的说明。

      不管怎样,禅宗对佛教的走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进而佛教对中国思想界的改造,更是超过中国传统道家。现如今,文革的灭佛活动已经远去,一座座崭新堂皇的庙宇处处可见,我无法判定这是好事还是不好。有钱人通过捐献,来创造来世的幸福,今生的平定,菩萨前的香火,庙前的捐款石碑,佛陀可视可闻。。。

      坐禅,入定,作为门外汉的我们,大约是不得而知,通过这本书,可以窥见一斑。出门旅游,至今还没有机会到寺庙里入住。偶尔在登山的午间时分,到庙里吃过斋饭,那种出家的生活,感觉并不向往。一天天对着孤灯绿草,你我可以做到么?只好呆一边去吃茶。

      “禅”这个字从小认识,但不是从佛教,而是三国时期的刘备儿子叫刘禅。当时只有小人书可以看,一个胖乎乎傻呆呆的样子。现在知道他的这个禅不是佛教的禅,而是封禅的禅,字一样,意义不同,那是要做皇帝的,即使是偏安一隅的小皇帝。难得的是,刘禅或是受到高人指点,成为了“乐而忘蜀”的亡国之君,却得以安身,也可以当作一种“禅”?江山可以异姓,他“吃茶”而无忧。

      我喜欢游历四方,对众多寺庙基本不会放过,毕竟那是各地的一个风景和文物。但自从去了商业化浓厚的嵩山少林寺,对紧盯钱袋子的和尚,有了异样的感觉。耳闻九华山和尚还暴打游客,虽四次过池州而从未上山。还有旅游团忽悠要烧大香,更是对此敬而远之。各地的庙宇大多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的还有许多文物,但都要银子开路,咱宁可过门而不入,吃茶去更好。

      佛寺中的禅堂,我们进不去,静思心却要偶尔为之。见过少林寺的塔林,未访达摩的面壁山洞;两天徜徉在粤北丹霞的水光山色,而未拜访六祖著名的南华寺。。。我的行囊,还多是相机攻略,少了香火、典籍。一拍脑门,“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悟到了么?吃茶去先。

 

                                                    2010.1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