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满长沙水,暑天上南岳:(六)徒步下衡山
标签:
忠烈祠英烈享堂索道蒋介石 |
分类: 三湘四水 |
下午3:50,我们开始往下走,4:00到达索道边的黄帝岩,可以俯瞰大地,山下市镇感觉不远。
阿弥陀佛,所看到的基本不是坐缆车下,就是坐汽车下。下山步行路就我们两人。
此时,16:34
出了门来,见到不少游客,或许这里离半山索道站很近,旅游团前来参观。
接近18点,来到忠烈祠,从后门进。先来享堂。
横匾,其上题字:“忠烈祠”,款署“蒋中正”。
据载,忠烈祠始建于1939年,“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期间,许多将领提到阵亡官兵多“暴尸战场”,不能掩埋,言者伤心,听者敛容,蒋介石对此异常痛心,嘱咐陈诚、薜岳主修忠烈祠。期间战事激烈,修建工作时断时续,至1943年6月全部竣工时,以身殉国的民族英烈已是不计其数,其中仅少将以上的高级将官就有35名之多。蒋介石作为抗战最高指挥官,题写匾额时,思及此情此景,将“烈”字刻意少写一点,寓以“烈士少一点,胜利快一点”之意。

其内,乃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
当年的总理遗训,党国要人题词。。。
不过这些应该都是新修的
享堂内共有24块石碑,48篇碑文,除却11块纪念祷文外,其余37块皆是我抗日英烈的灵位。

其中殉国时职位最高的,是第5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兼33集团军部司令张自忠、36集团军总司令兼47军军长李家钰,两人都是陆军中将。此外35名英烈,殉国时军衔为中将的还有11名,少将22名,上校2名。英烈的舍身为国,战事的凄厉壮烈,于碑文记载中可见一二。
由于国共纷争,这里当然只有国军序列的。
据说陵园是模仿南京中山陵式格局,坐南朝北,左右对称,层次分明。
从享堂往下看
一路下行,致敬碑


纪念堂内,是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时任湖南省主席的薛岳提的纪念碑文。薛本人,也是著名的反共分子。

堂前,五枚火箭组成的纪念塔,在翠绿草地上,仰天站立,说是寓意:抗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