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满长沙水,暑天上南岳:(三)见识南岳庙 (下)

标签:
南岳庙嘉应祝文佛道命官湖南旅游 |
分类: 三湘四水 |
介绍:大殿四周有花岗石钩栏,126个石柱上雕有狮、象、吉祥物、形态可掬。144块汉白玉栏板都是双面浮雕,刻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和田圃风光等,内部实质意义多数取材于《山海经》上的神话和历代传说典故。雕刻刀法刚健、线条流利、构图新奇精巧。正殿前门的木槅门页上是一组“卧冰求鲤”的《二十四孝图》、《十八学士图》和三十六台古典故事浮雕,维妙维肖,形象传神,精彩动人。在72根石柱中,只有正门前两根是由整块花岗石凿成,柱高6米,直径1米,重达14吨,剩下70根均由两截毗连而成。
正殿前端的两座对称的宝库,是供喷鼻客焚化喷鼻纸炮烛的熔炉。很久以来,一直哄传着“南岳圣帝有求必应,照远不照近”。介绍说右面的这座宝库是供活着的人祈福焚喷鼻用的,左面的一座则是为祭祀祖先焚喷鼻的处所。我所看到的大多是在右边的人群。
这是第六进御书楼。楼内原藏有御制匾七块和历代祭文与祝文及加封岳神碑等。缺憾的是这些贵重文物都毁于文革。御书楼现为文物展示之所,主要展出南岳相近发掘出来的及保藏的200余件贵重文物。
第五进嘉应门,嘉应门是迎迓来宾的仪门。古人云:“六合顺而嘉应降”,“嘉应”是有客从远处而来的意思。历代皇帝及朝庭命官来南岳祭祀,处所官员和庙祝都在此恭候迎迓。此门宽36.8米,深16米,高18米,为单檐歇山七开间建筑,是全般大庙最宽的处所。
门表里原有历代祭祀祝文,现仅存有清朝张凤枝、卞宝弟《重建岳庙记》两块碑刻。此鼓号天下第一,国人都好第一,不甘老二。
嘉应正门
嘉应门两侧是东、西回廊,各有配房53间,东回廊外有八座道观,西回廊外为八个梵宇,别离供僧、道栖身。这八寺、八观暗示原本势不两立、水火不相容、佛道不相存的佛道两教在南岳衡山这个非常奇妙的处所,两教官位地方平等,同存共荣。这种奇特的佛、玄门并存的征象,可以称作一绝。
御碑亭。亭系木布局,为八角茴香重檐攒上尖儿,红柱碧瓦,雀替斗拱,脊兽齐全、玲珑醒目。此亭又叫百寿亭,亭的四周檐板上撰写了200个篆体各别的“寿”字。亭内是清康熙四十七年所立的御制青石碑,碑高6.6米,重约四千斤顶,上刻清康熙亲撰《重建南岳庙记》碑文279字。原碑已毁。
正南门,是岳庙的第三进,门洞高15米,全由青砖砌成,川门分为正川门和东西川门。正川门在古代时只有帝王皇帝和朝庭命官才能通行,平民百姓,只能走东、西川门。门洞上原有一栋造型新奇,四周有棂窗的大阁楼,惋惜在1944年被日军炸毁,这阁楼为1997年重建。
http://bbs.lotour.com/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下)" TITLE="灌满长沙水,暑天上南岳:(三)见识南岳庙
前面所见的这座古朴典雅、精细玲珑的楼阁叫奎星阁,又名盘龙亭,此为大庙的第二进。它为重檐歇山顶建筑。
这座建筑也称“戏台”,想当年也是用来娱神。
仔细看,基座上有数个大铜钱孔。古代和如今都是商业社会的体现?
不能往外了,就要出门了,回头。
到两旁的八观八庙,发现是新修,无甚新意。还是走中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