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福州:欧冶池 冶山

标签:
文化 |
分类: 闽都十邑 |
欧冶池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冶山(泉山、将军山)北麓,今鼓屏路北端东侧。 《三山志》载:"今将军山之地,昔冶山之麓也,亦名东冶,及俗呼欧冶,皆以东越故耳。""唐元和中僧惟干浚之,得铜刀、敛环数枚,犹有冶灶在竹林间。 宋程师孟在此创欧冶亭,作诗又为《后序》说:“予至州之明年,新子城,城之东北隅,灌木阴翳,因为开通,始问此水,或对曰:‘欧冶池’”。 元代,又建三皇庙、五龙亭。至明弘治间,池已严重淤塞,仅存半亩方塘,且围入贡院。道光八年(1828年)重浚,池面扩充几倍。光绪十八年(1892年)立欧冶子铸剑古迹碑。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闽侯县名胜古迹保存会重浚之,并修复欧冶亭、凌云台、喜雨堂、剑池院等。1982年,福建省财政厅拨款重浚,池岸砌石,池内泉涌如潮;还在池北建剑光亭、石舫、池心亭等仿古建筑。
要进入欧冶池, 还要花点工夫, 因为现在围在财政厅宿舍里面,
你要想办法混进去, 门口保安眼睛可是明亮的哟. 一池的死水, 没有清理, 真是有些废了这么古老的名称, 还好池边的大榕树救了点朝气.
福州最早为何称"冶城"?这跟春秋时期著名的冶铸宝剑能手欧冶子有关。《吴越春秋》一书说:"赵王允常聘请欧冶子作名剑五枚,允常传数世至无缰,因灭于楚,乃徙于闽。"由于相传欧冶子在此铸剑淬火,故名"欧冶池"。《三山纪略》也有这样的记载:"冶山者,冶铸之地。"
欧冶池是福建最古老的一口池。确是古迹哟,有石碑为证。文革后原碑不见了,此系后补。
还有一个老碑,可能又是文革是除四旧的破坏,现在很破烂,后面的大楼是财政厅电子审证大楼。
寻找冶山古迹, 没有标志, 没有路牌, 又拐到冶山路来回转了两圈,
都不知道在哪里. 又钻到中山路, 准备回去, 发现一处大树林密, 蛮拐进去一探.
已经五点多, 冬天晚得快, 先转转, 果然发现这个小地方居然是冶山古迹.
没有人管理, 显得很破烂. 名人石刻不少。
山顶就是这摸样, 实际不应该叫"山", 福州过去就有"三山现, 三山藏,
三山看不见", 这就是那个三山藏之一?
冶山,是福州建城的开始, 不管它如何没落, 毕竟她是老祖宗哟.
有关部门要好好来整修和管理. 2000多年前古人的城池很小, 在当时这可是城里的最高处. 怀古吧, 就来这里, 虽然没有游客, 你可以缅怀一下,
即使四周不出多远就是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