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家林《塞上》赏析:苍茫时空中的永恒乡愁
标签:
佛学雷家林情感文化诗词 |
分类: 诗歌 |

原诗:
塞上草蕭蕭,
黄云万里遥。
行子多苦役,
思乡又一朝。
雷家林诗《塞上》赏析 创作年代:2010年6月1日
《雷家林诗〈塞上〉赏析》
在当代诗坛中,雷家林的《塞上》以其独特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脱颖而出。这首诗创作于2010年6月1日,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散发着别样的光芒。
“塞上草萧萧,黄云万里遥”,开篇便为我们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塞外图景。“塞上”,点明了诗歌发生的地点,那是一片充满了历史沧桑与豪迈气概的土地。“草萧萧”,一个“萧萧”二字,生动地描绘出塞外野草在风中瑟瑟作响的景象。这野草,或许是枯黄的,或许是稀疏的,它们在广袤的塞上大地上肆意生长,却又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寂寥。那风声穿过草丛,仿佛是历史的叹息,诉说着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无数故事。
“黄云万里遥”,黄云,是塞外天空中常常出现的景象,它厚重、雄浑,带着一种压抑感。“万里遥”,则进一步强调了空间的广阔和距离的遥远。这黄云仿佛从天边一直蔓延到眼前,将整个塞外世界都笼罩其中。诗人站在这片土地上,望着那万里黄云,心中想必涌起了无尽的感慨。这黄云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绪的一种外化,它象征着诗人在塞外所感受到的孤独、迷茫以及对远方的无尽遐想。
“行子多苦役,思乡又一朝”,诗的后两句将视角从宏大的塞外风光转向了具体的人物——行子。“行子”,指的是那些在塞外奔波、服役的人。“多苦役”,简单三个字,却道尽了行子们的艰辛。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遥远的塞外,承受着繁重的劳役之苦。白天,他们或许要在烈日下开垦荒地、修筑工事;夜晚,他们或许只能在简陋的帐篷中忍受着寒冷和孤独。每一日的劳作都是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考验。
“思乡又一朝”,一个“又”字,饱含了无尽的辛酸。行子们在这塞外的日子里,每一天都在思念着家乡。那家乡的山水、亲人的面容,无时无刻不在他们的脑海中浮现。然而,他们却只能在这塞外的土地上,日复一日地忍受着思乡之苦。这“一朝”,看似只是一天,却代表了无数个这样的日子。每一个思乡的日子都如此难熬,而这样的日子却没有尽头。
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看,《塞上》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前两句的塞外风光描写,为后两句行子的思乡之情做了铺垫。那萧瑟的野草、万里的黄云,都成为了行子思乡情绪的寄托。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行子们的痛苦和无奈。
在语言表达上,整首诗简洁明快,却又富有表现力。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用最质朴的语言打动了读者的心。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了精心雕琢,却又显得那么自然流畅。这种简洁而有力的语言风格,正是雷家林诗歌的一大特色。
《雷家林诗〈塞上〉》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诗歌。它让我们领略了塞外风光的雄浑壮阔,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行子们的思乡之苦。在当今这个时代,当我们读到这首诗时,依然能够从中汲取到情感的力量,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它提醒着我们,无论身处何方,家乡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