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石径》:踏入诗中清幽之境

(2025-09-22 15:37:28)
标签:

佛学

雷家林

情感

诗词

文化

分类: 论诗词
品《石径》:踏入诗中清幽之境

原诗:

石径生荫凉,秋树拥两旁。西湖潭印月,满湖生清寒。

雷家林诗《石径》赏析创作年代:2010年9月30日

品《石径》:踏入诗中清幽之境

在当代诗坛中,雷家林的《石径》犹如一颗遗落在山林间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这首创作于2010年9月30日的诗作,以其简洁却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引领读者踏入了一片清幽静谧的秋之世界。

诗的开篇“石径生荫凉,秋树拥两旁”,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将读者的视线瞬间聚焦于一条石径之上。“石径”,这一充满古韵的意象,常常承载着人们对自然与宁静的向往。而一个“生”字,赋予了石径以生命的活力,仿佛它本身就是一个清凉的源头,源源不断地散发着丝丝凉意。这种凉意并非是彻骨的寒冷,而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清爽,让人在燥热的尘世中寻得一丝慰藉。

两旁的“秋树”,则是这幅画卷中的重要点缀。“拥”字用得极为精妙,它生动地描绘出秋树紧密环绕石径的姿态,仿佛是一群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条通往宁静深处的道路。秋树的存在,不仅为石径增添了一抹浓郁的色彩,更营造出一种深邃而悠远的氛围。在秋天的季节里,树叶渐渐变得金黄、火红,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西湖潭印月,满湖生清寒”,诗的后两句将场景从石径转移到了西湖之上。“西湖潭印月”,这是西湖著名的景点之一,以其独特的湖光月色而闻名于世。在诗人的笔下,西湖不再是那个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旅游胜地,而是变得格外宁静、清幽。“潭印月”,三个字简洁而准确地描绘出了西湖夜晚的美景:明月高悬,倒映在平静的湖面上,形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的画面。

而“满湖生清寒”,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清幽的氛围。“清寒”二字,既写出了湖水的冰冷,也传达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清冷。在这个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站在湖边,感受着湖面上吹来的微风,看着那一轮明月倒映在湖水中,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这种清寒,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感受,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触动,让人们在喧嚣的世界中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

从整体上看,《石径》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和深邃悠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也没有复杂的情感表达,却能够在不经意间触动读者的心灵,让人们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

在诗歌的创作手法上,雷家林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种手法使得诗歌更加贴近自然,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场景。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意象的组合,将石径、秋树、西湖、潭印月等意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此外,这首诗的韵律也十分和谐。诗句的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在韵脚的运用上,诗人也颇为讲究,“凉”与“寒”押韵,使得诗歌在音韵上更加和谐统一,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总的来说,雷家林的《石径》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去感受自然的美好,去探寻内心的宁静。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里,这样的诗作无疑是一股清泉,能够滋润人们干涸的心灵,让人们重新找回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