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家林词:《蝶恋花-蝉》赏析

标签:
雷家林诗学文化佛学 |
分类: 论诗词 |
《蝶恋花-蝉》 作者:雷家林 朝代:现代
百世潜修黄泥地,孤寂寒蕭,铸就凌云气。 和泥出洞风云起,苦楚脱却金甲衣。 少年莫解愁滋味,高柳蝉唱,总嫌鸣声鬼。 西风秋意回雁归,侵寻苍海终不悔。
《〈蝶恋花 - 蝉〉赏析》
雷家林先生于2011年7月27日创作的《蝶恋花 - 蝉》,以蝉为意象,借物抒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与丰富的情感,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上阕描绘了蝉的成长历程。“百世潜修黄泥地,孤寂寒蕭,铸就凌云气”,蝉在黄泥地中经历了漫长的潜伏,“百世潜修”极言时间之久,“孤寂寒萧”生动地刻画了它在地下所忍受的孤独与凄凉。然而,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蝉铸就了“凌云气”,一种不甘平凡、渴望高飞的志向。这不禁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困境中默默努力、积蓄力量的人,他们在艰难困苦中坚守自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奋斗。
“和泥出洞风云起,苦楚脱却金甲衣”,蝉带着泥土出洞,迎来了风云变幻的世界。“风云起”既象征着外界环境的复杂多变,也暗示着蝉即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而“苦楚脱却金甲衣”则形象地描绘了蝉蜕皮的痛苦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仅是身体的蜕变,更是一种对过去的告别和对新生的追求。它舍弃了旧有的束缚,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未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常常需要经历类似的痛苦蜕变,才能实现自我的成长和超越。
下阕则由蝉及人,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悟。“少年莫解愁滋味,高柳蝉唱,总嫌鸣声鬼”,年少的人往往不理解忧愁的滋味,当听到高柳上蝉的鸣唱时,总是觉得那声音如同鬼叫一般厌烦。这反映了少年人的天真幼稚,他们缺乏生活的阅历,无法体会到蝉鸣背后所蕴含的生命意义。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人们才能真正理解蝉鸣中的那份坚韧与执着。
“西风秋意回雁归,侵寻苍海终不悔”,西风渐起,秋意渐浓,大雁南飞。在这样的季节更替中,蝉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侵寻苍海终不悔”,它不断地探索、追求,即使面对沧海桑田的变化,也始终无怨无悔。这表达了一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生的坚定信念。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无论遭遇多少困难挫折,都要坚持自己的选择,不轻易放弃。
整首词以蝉为载体,通过对蝉的成长历程和鸣唱的描写,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伟大。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人生的思考,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像蝉一样,坚守信念,勇于蜕变,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雷家林先生的这首《蝶恋花 - 蝉》,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词作,更是一首人生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