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词:
衡峰雾,濂溪碧荷芳。鱼儿环转萍浮动,粉衣黄蕊醉流丹。渔翁着风裳。忆少年,一杆钓清光。水静波闲无尘思,只取水中玉鳞看。远山遮夕阳。
雷家林的这首《忆江南》,宛如一幅淡雅而灵动的水墨画,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悠远的江南山水垂钓图,蕴含着作者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深深眷恋。
上阕开篇“衡峰雾,濂溪碧荷芳”,寥寥数字,便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衡峰雾”,衡山的山峰在雾气的笼罩下,若隐若现,给人一种空灵、神秘之感,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世的仙境。“濂溪碧荷芳”则把目光从远处的山峰拉回到眼前的濂溪。碧绿的荷叶铺满水面,散发着阵阵芬芳,“碧”与“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濂溪夏日荷花盛开的美景,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清新的色彩。
“鱼儿环转萍浮动,粉衣黄蕊醉流丹”,这两句是上阕的精彩之处。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环绕着漂浮的浮萍,使得浮萍也随之轻轻晃动,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粉衣黄蕊”描绘的是荷花的形态,粉色的花瓣犹如少女的衣裳,黄色的花蕊点缀其中,娇艳欲滴。“醉流丹”则赋予了荷花一种迷人的神韵,仿佛荷花也沉醉在这美好的夏日时光里,那艳丽的色彩如流动的丹砂一般,令人陶醉。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荷花和鱼儿都赋予了人的情感和动作,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感受到那微风拂面、荷香沁脾的美妙意境。
“渔翁着风裳”,一个身着随风飘动衣裳的渔翁形象跃然纸上。他静静地坐在溪边,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成为这幅画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渔翁的出现,不仅增添了画面的人文气息,也暗示了作者对这种闲适自在生活的向往。
下阕“忆少年,一杆钓清光”,笔锋一转,作者回忆起少年时光。那时的他手持一杆钓竿,在清澈的水光中悠然垂钓。“清光”一词,既指清澈的水光,也象征着纯净、美好的时光。这一句将读者带入了作者的回忆之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少年时期无忧无虑生活的怀念。
“水静波闲无尘思,只取水中玉鳞看”,水是如此的平静,水波悠闲地荡漾着,没有一丝尘世的杂念。渔翁只是静静地看着水中的鱼儿,并不急于将它们钓起。“只取水中玉鳞看”,体现了渔翁对自然的欣赏和敬畏之情,他享受的是垂钓过程中的那份宁静与美好,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收获。这种超脱的心境,正是作者所向往的,也是整首词所传达的核心思想。
“远山遮夕阳”,结尾处,远处的山峦渐渐遮住了夕阳的余晖,给整个画面染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夕阳的消逝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而远山的遮挡则仿佛是岁月的屏障,隔开了过去与现在。但这种忧伤并不浓烈,反而有一种宁静而悠远的美感,让人在品味这份忧伤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对生活的豁达与从容。
雷家林的这首《忆江南》,以其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江南山水的秀丽风光和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词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它让我们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寻得了一片心灵的净土,感受到了那份久违的宁静与美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