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家林谈八大与溥儒

标签:
雷家林八大山人溥儒 |
分类: 论书画 |
大明衰落的痛苦是在烽火之中,八大、苦瓜等人在这场惨痛中修炼成画中之仙人,尤其是八大,到了一个顶峰,为何大清的王孙不会出现这样的人物,是后金的子孙不够聪明嘛,不是,清金的子孙也很杰出,不然何以能够以少量的族群而入主中原,有国三百年,但对于艺术来说,只有惨痛之火的修炼方能成正果,清朝的衰落以和平交接权力而避免了大明那种痛苦,其王孙虽没有往日的风光,但还不至于太惨,所以也难出八大那样的画界杰人,能够追风者,比如 溥心畬 ,也只是有这种潜力,因为境遇不惨而没有发挥那种人性的潜力, 溥心畬甚至可以在民国活得自由开心,连宋美龄的求教都可以拒绝,进入相对文明时代,落魄的王孙还不太难堪,没有相同的心理环境,自然没有相同特质的人物出现,而且我们结束帝制,进入民主社会,像朱耷那样的失落王孙不会再有,自然成为一种绝响,因此,我再重复一遍:八大山人之后,再无八大山人!
单从艺术的角度来说,爱新觉罗溥儒要高过另二位渡海三杰的画人,这个是因为清代王孙,早年在宫中生活,早期的艺术教育是其它人没法比的,这个情形与朱耷相近,而且还更高,其在宫中获观历代书画对于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王朝没落后也使其经历风霜,只是境遇没有朱家的那么惨,不然他可以发挥得更为震撼一点,但是历史不会有假如,现实就是这样。
我们从其画作的外表的清逸风格中,仍然能够感受到一种骨子里的宫殿韵味,尤其是那些细密的画作,如果他继续生活在宫殿,可能是皇家院体风格重一点,清逸风格轻一点罢了。
清代的绘画某种意义上是集历代绘画成就者,而溥儒又被称为文人画的最后一笔,这个也得力于他的落魄王孙经历,他的作品综合了院体与文人画两者的精华,实际上东方绘画的院体与文人画都是文学化的,不同的只是艺术风格,只是溥儒很好的整合了两者的好的方面。
天才的书画家,人间并不多出,上帝十分小气,也很现实,前有八大,后有溥儒,不太多,大部分画人只是陪衬的角色,所以一方面我们不要奢望自己成为大师,只是把书画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一种文雅快乐的生活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