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pierre-augustecot春天暴风雨法国油画 |
分类: 油画 |
春天》(Springtime)
《暴风雨》(The Storm)
Pierre-Auguste
Cot皮埃尔·奥古斯特·科特(1837-1883)法国画家《春天》、《暴风雨》是其著名作品,《春天》与《暴风雨》画的同一情侣,充满美好又有波折的爱情之作。春天图中的情侣荡在秋千中,相依偎,彼此望着对方的眼睛,脉脉含情,此时的春光荡漾,渲染了情侣内情的春情,(身体的荡动也能带来心理的荡漾,春光也能增进春情的唤起。)画面重要的道具是秋千,关于秋千的来源如下:
欧洲发现的最早的「秋千」,是这尊来自古希腊约公元前1450-1300的雕像
欧洲发现的最早的「秋千」,是这尊来自古希腊约公元前1450-1300的雕像,可见在那时就有了这样的玩乐项目,雕像的中央是一个坐在秋千上的女孩,两边的柱子上方分别卧着两只小鸟,是女孩的侍从。(此段为网络文字 )
在我们中原,秋千的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时代
秋千发源于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为了谋生,需要上树采摘野果或猎取野兽。在攀缘和奔跑中,他们往往抓住粗壮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条的摇荡摆动,上树或跨越沟涧,这是秋千最原始的雏形。至于后来绳索悬挂于木架、下拴踏板的秋千,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在我国北方就有了。《艺文类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当时拴秋千的绳索为结实起见,通常多以兽皮制成,故秋千两字繁写均以"革"字为偏旁。(此段为网络文字)
从以上文字我们看到秋千最先是人类为了生存,取自自然的原始藤条,便于摘取果实或其它生存物质,是为人类同源时代的产物,后来演变成一种娱乐工具与活动,也成了少男少女的爱情之源。这里有一点要提到的是,所谓的古代希腊人,有学者杜某人,认为是中国湖南人迁过去的,他们是古湖南的戎族(狼族),看看上面不是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其实那些学者认为是从湖南迁移的,读到这里,千万别以韩国人来喷,因为湖南其实就在依依之汉南,诸位还是认真找来这方面的文字资料来读。
我这里分析一幅画作,是因为我的意识里,希腊罗马文明,是东方人创造的,而欧洲人从茹毛饮血到进入地中海文明中心后,后来居上,稼接了希腊罗马文明,也就是想说的,世界的文明,说到根子上,亦是同出一源,他们的神话故事,亦非原创,而是来自对他们来说遥远的东方,也就是他们常常以欧洲为中心表述的地理概念:远东。
我们宋代的大词人李清照 写过一首著名的《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的词也能够反映秋千对于少年情侣的喜爱与依赖,能够荡漾一种春心,充满内心的浪漫情愫。
秋千到底是最先产生于东方还是西方,还说不准,但东西方却有相同的喜乐工具,也是可喜的,别把人种分得过分对立清晰,世界人类原本同源,分枝是后来的事。同样秋千产生的爱情故事,也算是人类共同的一种情愫。
Pierre-Auguste Cot画出的春光荡漾的少年情侣美好世界,这个只是正面的,另一幅暴风雨图则是从侧面反映美人的情爱,本来世界并没只有阳光灿烂,亦有阴风怒号,但这种对比的场景,同样反衬主角的爱恋之心,这里的男子脱了外套,两人手撑外套,共同挡风雨,男子真是超级暖男 ,妹子纵是在暴风雨下,心里依然是暖洋洋的。 两种不同的场景,同一情侣,也反映两个对立环境之下他们的美好瞬间,妹子的身体披上素纱,那个是命运三女神风格。
画家这两幅著名作品主题是一致的,歌颂男女之间的爱情,我们东方的故事,七仙女,祝梁,还有西游记的女儿国,以及古代的爱情诗歌,在这里我想到的是李清照的秋千词,有人把一些西方的油画与中国的女儿情联系起来欣赏也是对的,所谓的西方故事,一些学者发现是西方抄袭东方,其实大家都知道的东方文明早于西方文明,西洋人从地中海的边缘进入中枢后,也变得文明起来,而且有点后来居上。诸位都知道的人类同出一源,皆上帝,天神,主,自然的子民,谈线粒体夏娃,一个父系,这样杜甫说的落地为兄弟,不是随便说的,而是有深刻的哲理与科学的。
好了,除了上面两幅名作,还请诸位欣赏 Pierre-Auguste 的更多画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