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第六感官的体悟比知识更重要

标签:
读画第六感官艺术 |
分类: 油画 |
艺术的质量在于一定的数量,放眼地球村,吾大中华也就村中一隅,范围有限,而且世界的主流是油画而非中国画,而且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古希腊罗马,还有之前的埃及,或者更前的史前文明,是东方人创造的,所谓的地中海文明,事实上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一种合体,前部分是东方人创造的,后部分是西方完善的,当我们换一个角度与视野看艺术时,会有新的感觉与体悟。我从评论中感觉了不满(指头条对我有关西洋艺术的评论),因为我老是发西洋的作品,一个廉价的搬运工,其实我先前,主要是以东方,尤其是中国的艺术理论为主,但是今天,我开始放眼世界的艺术,事实上也是让更多的人接触世界的艺术,让大众打开一个窗口,看到一个万花筒的世界,诸多的精彩。我有些简短的评论,也是一家之言,在今天开放的时代,畅谈自己对于彼国艺术之看法,也是十分合理的,我明白有的人视我读书少,是一个砖家,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若我这个愚者有一得,并奉献给诸位,从心理上说也算对得住的自己的良心。今天的作品是Nicolas Lancret(1690-1743),一位法国十七世纪的画家的作品,我们从中看到的西洋的,欧洲和油画,其实也是传统深厚的,有自己的一个艺术语言系统,Nicolas Lancret主要是画林中的欢乐,对象多是贵族的青年,描绘他们的浪漫与激情,他们的音乐舞蹈和宴乐生活,其场地显然多在庄园的林中,也是大多数平民的向往。法国也有大革命的经历,也有对文明的摧毁记录,但他们最终还是守住了文明的基本盘,这对我们来说,也是有警示意义的。
附文章
欢乐的森林--说华托的罗可可绘画
华托活得与凡高一般的岁数,艺术的实践年限是十五年,却留下大量的可人的作品,把那些林中的欢乐带给了人间。与鲁本斯等大师相比,华托的作品算不上老练,却有一种浪漫与轻快的风尚渗透在他的画面,自然和森林,远方的岛屿,成了一个天然的艺术舞台,他的优美的可人儿,爱意充满的少年,游走穿行在原始的林间,那种西方的林下水边成了一个欢乐的伊甸园,舞蹈与音乐,喜剧与说唱,还有暧昧的男欢女爱,成为华托主打的题材,静寂的林间有了生气与活力。他的画有一种湿润的感觉,空气中亦洋溢着欢乐,这种在林中的浪漫与中国士子们在竹林的快乐有点不同,竹林七贤只有一个圣意的喜乐,无性的或者同性的喜乐,而华托的少男少女的林中嬉戏,正是西方世界喜乐的风格特征。
画者自己的短暂生命显示人生当是及时行乐,这个是在中国古代那些诗人的诗中说得够厌的,于是画者的快乐,与作品中显示画中人物的快乐,得到某种融合。当他的生命停止,这种林中的舞蹈亦是同时的结束。凡高画了十年,浓缩的生命为作品产出设定的,华托的十五年的艺术生命亦是如此。
华托是罗可可画风的鼻祖,从他开始,西方绮丽的画风泛滥,替代了巴洛克的风尚,开始艺术的甜美时代,画中的菲菲之音一旦泛滥,世界人群的性格与力量亦因此减弱,不够雄强,时代的变化亦将来临--
但是不任社会的翻复与变化如何,优秀艺术品是永远地沉淀在这个艺术的历史长河中,永远地散发它们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