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姆斯柯依的冷艳无名女郎

标签:
克拉姆斯柯依《无名女郎》俄国巡回展览画派 |
分类: 油画 |
克拉姆斯柯依的冷艳无名女郎
《无名女郎》其实已经是世界闻名了,它也是克拉姆斯柯依的杰出作品,一幅也就足够了,唐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也是一首就足够,足以名传后世,万古不灭。正好克拉姆斯柯依也画过一幅《月夜》那种月下有位佳人的情境,其实与东方并无太多的二致,一切都浸润在梦幻中,一切都沉浸在飘渺虚无中,美丽的梦影,比丘之箭的飞袭,温馨的时刻,发生的浪漫的故事,夜色之美,一种朦胧的情境,也给艺术家一种方便,但是更高明的画手,也能在白日中画出一种梦境来,这就是克拉姆斯柯依的《无名女郎》,差不多全世界的绘画从业者,都知道这幅无名女郎,她是那么的冷艳,高贵,近在眼前,唾手可得,又远在天边,遥不可及。
雪天的白日里造梦,似在醒时又沉醉在一种美的幻觉中,雪天的白日,十分的明快,清朗,没有夜之幕色的凭借,那么画手的匠心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如何处理它的构图,如何处理它的视角,如何处理它的背景,如何处理它的色调,全部关系这幅名作的成败,但是克拉姆斯柯依确实成功了,我们看到的一种对比,背景是明色,肖像的主角是深暗色,背景是雪意的世界,屋宇的色调里,还渗和着淡淡的暖色,而美女的服饰为深色,更显深沉与冷峻,余下那有点冷艳的面庞的肉色,还散发了一种温情,再加上马车上缠布的熟褐色块,增添了一点温度,而不是全幅的死寂。当然她的神情是冷峻的,她那的骄傲的神情,与画者安排主角俯瞰的视角有点关系,似乎她不是普通的女子,她那向下俯瞰的眼光透露一种高贵与优雅,虽然冷的风情似乎占据主流,那也只算着外表,是个人,尤其是个佳人,也是肠内热者,暖意当在心中,否则就一点意思都没有了。
这种巧妙的视角安排,所有的观者都成了瞻仰者,女神就在你的眼前,充满无穷的魅力。画面的唯一角色的服饰并不过分的华丽,但也不过分的普通,恰到好处,重要的是佳人的美丽要画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黄金的比例,还有神态与气质的刻画,把一个女郎的美丽肖像全部呈现出来,这样才是重要的,否则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在构图上我们看到的三角金字塔的处理,但人物的头部并不立在正中,而是偏向后面,也就是画面的右侧,这样人物的前方空间相应地多出一点空间,使得构图不呆板而有一种灵动性。
由于视觉的关系,加上女神如山的处理方式,我们基本上看不到地平线,观者视线被安排了,我们观看,从下向上观看,似乎也像是在长江江上舟摇时,看着三峡的神女山峰,强化一种瞻仰的心理,唤起的一种神女之梦,我们不必在意画者在奴化我们的视线,因为这是艺术,画者需要表达这种美丽是我们共同的感受,确实如此。
附转的有克拉姆斯柯依的详细资料:
《无名女郎》是画家晚年最得意的作品。这是一幅颇具美学价值的性格肖像画,画家以精湛的技艺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画中的无名女郎她侧身端坐,转首俯视着这个冷酷无情的世界,显得高傲而又自尊。这种姿式语言表明画中人物与这个世道格格不入,冷眼审视,不屑一顾,又不愿与之合流的神情,这隐含着当时一部分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对社会的态度。这幅女子肖像显示的美在于性格表现,也体现画家的美学观。我们面前这位女子没有华丽服饰和贵夫人的打扮,而是入时得体,是上流社会有文化、有修养、品位极高的知识女性打扮。色调浓重且有变化,冷漠、深沉、俊秀的面孔鲜明突出,格外庄重、典雅而高尚。画家以现实主义思想,古典造型手法塑造了一位19世纪俄国新时代女性的完美形象。克拉姆斯柯依创作的这幅肖像,与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是同一时期,因此有人说他画的这位无名女郎就是安娜?卡列尼娜。也有人说她是位演员。画家在肖像画中展示的是一位刚毅、果断、满怀思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俄国女性典型,形象塑造具有极大的感染力,是世界美术史上肖像画杰作。
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Иван Николаевич Крамской)﹝1837-1887﹞
希施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