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寻韵靖港古镇

标签:
靖港古镇李靖曾国藩妓院色胆包天 |
分类: 论文化 |

唐风寻韵――靖港古镇
我最早去过的古镇是凤凰古镇,这个与学校组织写生有关,后来走的地方多了,去的也多了,而且许多的古镇,往往是因为你游历时就近的关系,否则可能不会想到去那种地方,因为今天的人多半迷恋的是大都市,所谓的一二线的城市,比如我去岭南的机会多,到过的南方古镇相对多一点,而且他们的兴衰与靖港古镇一样,兴于水路,衰于陆路,比如广东四大名镇的石龙古镇,过去的辉煌与水路有关,而今是让位于莞城,也就是大家熟悉的东莞,一个与血汗工厂,情色城市声誉相关联的城市,但在石龙古镇你也许还能够感受老广州的风情,这个在广州本市,只有少数地方,比如陈家祠附近的西关,还能获得老广州的一点记忆与印象,在江浙、江西等地亦有不少名镇,与水路有关,而且在水系发达的三吴之地,一些有点保存得好的名镇比如周庄,与水的保护有点关系,交通不便使得一些古镇免受战火与现代化的拆迁所影响,当然有些的古镇原本的样式早已不存在,现存的不过是仿品,虽然,有胜于无,总能够在现代的风情下,有一种发古悠之思的所在。
与铜官镇相对立于湘江西岸的靖港古镇初以为与唐朝没有关系,不幸竟然与唐朝有关,至少取名与唐朝有关,这个关联者就是唐朝的将军李靖,曾经带部队来南方平乱,在湘地口碑好,当地人民感激而以此港用“靖”名之,想想唐朝那时,靖港与其它南方的市镇一样,人口稀少,尚未兴旺发达,靖港成为清时的辉煌,亦是后来的事了。象我这般年龄的人在小时候的生活中,有一些地方,包括长沙的城区,一些麻石街上,还有一种古老的感觉,我小时生活在平江一段时间,那里的街道还是古老的格式,不过近来去时发觉拆得差不多了,又在湘阴打工一段时间,还有幸见到没来得及拆的古老街道,不过估计现在亦不存在了,反正各地方当局并无文化保护意识,中央一级的尚是如此,何况地方上的。美国佬陈丹青曾经批评大陆过分的拆迁,一些古老的胡同,一些古老的牌楼,一些古老的城墙,皆毁在我们不肖子孙之手,而且一点的反省都没有。精明一点的管理者应当是保住旧城,另劈一地建筑新城,不过现在说这已经是废话了。
在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对于建筑的保护早已上升到法律的层面,有些国家比如德国,其实是我们的榜样,只怕我们学不来,而且学也太晚了点,因为许多有历史沉淀的建筑,早已毁了,旧样式新修并非不可以,只是没有应有的历史风情,象一个没有底蕴的暴发户,这个在古代的人看来,就是根基不牢,底气不足。问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而且我们可以逆流而上,至少我们可以在一些地域,比如三秦之地,修筑一些仿唐建筑,可以从今天保存在日本的一些样式不断的拿来,说不定若日本本土将来发生战事而一些唐风古迹毁掉时,还好我们中原本土仿制了一些,这样代代的流传我们曾经的样式,保存必要的历史记忆。
中原是文明的故乡,过去由于各种原因,我们是没能好好的保存与善待自己的历史文化遗迹,在今天经济形势相对宽裕的条件下,我们应当的用心做这个工作,或者有一种补偿的性质做它,回归自我其实就是清洗昔日的尘垢,找回曾经的原我。胡化的政权与战乱,自己文化政策的失误,影响着我们复兴曾经的文化历史与现实,因此我们修错时应费的精力,恐怕要严重得多,得下狠心不可。
尽量李靖将军在此地创造佳绩,但大名鼎鼎的曾国藩却差点死在这里,军事的天时地利皆难道尽,与时代与运气都有点关系。那些英雄往日早已成空,今天的国民,至少今天行走在镇上的人民,外来的本地的,皆在一派平和的太阳下,走着,玩着,吃着,开心着,希望这种爽意的日子不会被战事与动乱所打断。
游历后回城区,李泽民同学请我们请我们吃了一顿好点的饭,喝了湘西产酒鬼酒,基本上每人喝二两,反正我们都不如李白能喝。然后我们在湘江边上看风景,完了我打车回橙子酒店,一睡睡到天明。
首图是李师师的蜡像


不喜欢清代服饰







想起收租院,当地人太不了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