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林读苦瓜和尚画语录--兼字章

标签:
画与道画语录石涛兼字章 |
分类: 论书画 |

兼字章
第十七
墨能栽培山川之形,笔能倾覆山川之势,未可以一邱一壑而限量之也。古今人物,无不细悉。必使墨海抱负,笔山驾驭,然后广其用。所以八极之表,九土之变,五岳之尊,四海之广,放之无外,收之无内。世不执法,天不执能。不但其显于画,而又显于字。字与画者,其具两端,其功一体。一画者,字画先有之根本也。字画者,一画后天之经权也。能知经权而忘一画之本者,是由子孙而失其宗支也。能知古今不泯,而忘其功之不在人者,亦由百物而失其天之授也。天能授人以法,不能授人以功。天能授人以画,不能授人以变。人或弃法以伐功,人或离画以务变。是天之不在于人,虽有字画,亦不传焉。天之授人也,因其可授而授之,亦有大知而大授,小知而小授也。所以古今字画,本之天而全之人也。自天之有所授,而人之大知小知者,皆莫不有字画之法存焉,而又得偏广者也。我故有兼字之论也。
家林云:天与人的合一为兼,天有授(包括天赋),人有大知与小知,故兼而有之者 ,意为兼有大知与天授者,其画方可昭于古人,传之子孙也。所谓的大知是极明一画之理,领会天授的核心理念与价值,或者它的本质与核心的东西,洞见天之世界的心源与真实,或者实在,按中国理论来说就是形而上之道。“墨能栽培山川之形,笔能倾覆山川之势,未可以一邱一壑而限量之也。”开章一句大有造化在我法可忘之气魄,我以我墨造山川之形势,我以我笔破山川之形势,这个能量不在一山一石,一丘一壑,无限制的。“古今人物,无不细悉。”此人物不仅有画者,范围其实广得多,英雄不仅有水墨的,还有兵家的儒家的道家的佛家的,石涛此语当是集古之众英,含蕴其中,画之技与画之道兼而有之。那么接下来就是:“必使墨海抱负,笔山驾驭,然后广其用。”兼而有之众画之技与众师之道,以此胸襟识见方可墨海抱负笔山驾驭,然后方能运用到深入广泛的境界。这个广就是后面的八极九土五岳四海,运用之妙到了“放之无外,收之无内” 的两极的无限的境界。兼而有之的学识与技能,这个能量大可想可知。世不执法,画为人执,执一画之法与诸画之技能,天不执能,天只授道,不管其它,画者法与道不可少,当兼之,这意味不仅呈现在画中,亦呈现在字中,而一幅画同时亦有字相参,题记或者题诗是画中的一部分,兼而有其美者,其实亦是善理会“兼”字诀者。向来古人有字画同源,当画中有题时,更应当兼善其美。一画天授为根本与核心,洞见的本质世界或道,字与画是构成中国画的经权形质,在一画之后,立一画之根本后,得经权不流于末技而或者得子孙不忘记宗祖。此章中谈天与人的关系与天人合一甚为详实,天人相合其实就是深刻地阐明一个兼字,兼就有合的意味,天有天的职责范围,人有人的职责范围,一幅画,成就不全在人,亦在天,但各司其职,天与大知者或者大智慧者或者画之大尊者合一,兼而有之的作用,便是画能杰出的因素。这里面亦说了今人关注的灵感来袭的问题,学识,画技,对道与一画的理解,兼通的知识与技能,天在某个时候相帮画者,这样的状态下(如孙过庭的五合状态)所出的作品,会是好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