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教我们唱二战的歌

标签:
二战歌曲奔马马勇广州美院常德白马湖主题雕塑 |
分类: 论文化 |
班长马勇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音乐家的派头,课余他会把自己心爱的手风琴反复的摆弄,外面不明就里的人会把他看成花鼓班音乐组的人,正因为如此,班上请他教我们唱歌,后来又加进一个叫肖强的同学和他一起教唱,唱得最多的是二战的歌,象著名的《大刀歌》《八路军进行曲》《太行山上》《游击队之歌》,其中《游击队之歌》对于我们来说还有另一个故事,一天花鼓班来了一个派头十足的人物,正在观看花鼓班学员的训练与表演,当时我不知是何方神圣,就问楷夫师兄,他说是贺绿汀,著名的音乐家,《游击队之歌》谱者。所以唱《游击队之歌》对于我们,有特殊的意义。我用残余的听力努力学习唱歌,而且少年时代听力还不象现在这般地严重,离开学校后,在人生的变幻与孤独寂寞忧愁之时,私下里用不太准确而且难成调的韵味哼上几句,不仅是对于先烈的缅怀,还有自己少年时代美好记忆的追寻。这也算得上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吧。同学少年时的生活,亦是某种程度的乡愁,这里面有落地为兄弟的情怀,一群人生活在一起久了,就是兄弟情怀的充满,而且近些年来的商业过分浓郁的社会,彼此不信任的时代,往往同学之间反面是可依赖的,马勇兄后来娶了现任妻子朱老师是桃源人,成了常德的女婿,我们之间的见面有多起来,他前些年完成常德白马湖文化公园主题雕塑的设计铸造,此艺术雕塑用具象的手法,这里面是关于白马湖人文的底蕴,有关白马雪涛风情的展现,但对于我来说,他的马会让我联想来徐悲鸿的马,这个正好与二战情势有关,加上那些唱我们唱会的抗战歌曲,实际上这些银色的奔马,亦是风在吼,马在叫,在二战纪念七十周年两个重要日子八月十五日,九月三日将来临之际,我写下这篇拙文章,希望有更多一点的意义。
附《八路军之歌》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善战的健儿,我们是民族的武装。
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抵抗;直到把日寇赶出国境。
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
听,抗战歌声多嘹亮。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解放的疆场,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敌人的后方。
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华北的原野,向塞外的山岗。

首图在常德白马湖文化公园主题雕塑,作者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马勇。此图从右到左:马勇、李泽民、雷家林。相聚在常德大河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