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风宋韵的摹品--说艺术品的传承

(2015-06-29 09:59:47)
标签:

文化

唐代仕女画

宋代临摹仕女画

大家闺秀

小家碧玉

分类: 论书画

唐风宋韵的摹品--说艺术品的传承

    宋代的书画家米芾说过古画九百年后失去神采,往往为了传世久远,古人不是画在墓室的壁间,就是画在绢帛较好的材质上,便是这样,难防岁月的风霜,斑驳残缺成了常态,岁月亦是丹青好手,会把人间妙手原本的面目化为另一番的景象,今天的人们在山洞时或墓室里看到昔日的绘画,已经不是原本那个本来,今天的有些画者,比如张大千,绘制敦煌壁画时,会推想此画原本的样子,然后意临下来,虽然与古画原画并不重合,却也更为真实接近的反映当时的风格面貌,获得较为准确的复原,把古法的技法与风格更为精确地传承下来。但是较为准确其实也只是在某些程度上的较为准确,作为现代人的张大千,临摹时会打上今天时代的络印,有自己时代的风韵特色,由此想到另一个与唐朝时代接近的宋代画家赵佶(这里我隐去其皇帝的身份),摹写唐代的仕女画同样是接近准确,但他的画总还是把宋代的风韵渗入了这些唐代的仕女画中,成了两个时代风韵的合体,有原本的样式,亦有新时代的意味,最为突出的是胖与瘦,开放与收敛区别程度,至少在宋代,时代的不伟而有点弱势,故其人民的体型会削弱,风尚上亦不会如唐代那么地大度,有点拘束感觉的增添。我们可以从新发现的古墓室的真实唐画与雕塑的造型中,还有日本奈良的作品中窥视到唐代的风采远胜于宋摹品,气度格局还有丰腴的程度,赵佶的喜好影响到其在传摹唐代仕女画时,有所减弱唐原本丰盈的格局,也就是在气韵风范上,有所退化,这个画如其人也是十分铁的规律,一幅原画有其本来的元素,但不同时代不同水平的画者摹写时,会把古风渗入自己的意味,这就是唐代仕女画流传下来的真实现实是唐风中有宋韵,欣赏者不可不察。一些西方的学者在表述绘画的优质时,有时认为新的仿品好过昔日残缺的原作,这应当是有它的道理,在龟兹的山洞里的佛画的残缺程度强过敦煌壁画的程度,一些新的临仿者大多数只是仿其现实的样式,而不是推想原本的样式,这种摹写是难以领会原作的精神风尚的,当然不是每个画者有能力穿越千年,寻找昔日的旧制,只能把今日保留下的风尚记录下来,仅只能到这个境界。艺术品是有年的,新生有两种主要的方式,一个是大体尊重原样的仿品,一种是把古代绘画的精神化入自己的作品中,有时是不着痕迹,让大多数后之视者只知其画本身,而不知所以然的源流因素。若说绘画是图式的修正,那么每个时代的绘画不管是新创还是仿品,都是有前人的痕迹,其中的消息能够较为清晰的分辨者,那就是人的识见有过人的地方。西方的油画其实亦难保存九百年,不断是临摹品或者修复品替代发原本的样式,这个也是正常的,当然修复与摹仿总有有时代的络印,有轻微的走样。这个工作真正的大家不看重此工作,而是更多地画点变体画,各种流派的画者比如毕加索就画过大量的变体画,基本上是踏着古人的尸体上前进,为自己的作品增添光彩。

    唐代的仕女画确实到了一个峰头,让宋人观之而止步,所以宋代画人更多的是多为花鸟山水而避免唐代气局博大的风头,赵佶是利害而有天赋的画家,也只是把九百年后会失色的原创唐代杰出的仕女画作品临仿出来,新创其实不多,这个意味有点象书法,唐人书法的法度到了登峰造极,还有什么办法,宋人只有尚意也许还求得生存罢了。也就是唐代仕女画的水平实在太逼人了,让人无法找到超越的突破口,作为皇帝的赵画家由于有占有唐代优秀极品原作的条件,所以其观赏原作,惊叹之余,在为我们后来者做一个工作,临摹而能让更加后来者能够领略唐代仕女画的美妙无极之处,当然自己也会沾点光,让人们不仅得老赵是干过皇帝的,亦是一名丹青好手。

    唐代仕女画的丰满是一个时代的所然,当然与秦地西部中心的人的体质有点关系,人们也许记得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其实亦是有中东风尚的胖美人,十分的丰腴,有某种时代与地域的喜好因素在其中。唐代在中原文明史上的地位其实很难有替代者,而且很难重复,但它的艺术和艺术品显示出来的视觉印象却让人们感受了那个时代的气度与风尚,让观者的心理其实是十分爽意的,观看一幅唐代仕女画,胸中有会涌出一股难言的气魄,这就是优秀时代的艺术品的感觉力所在。

    宋韵的唐代仕女画的摹仿品的收敛意味确实减弱这种原品的震撼力,但是如果九百年原品失去光芒,今天的人同样无法领略唐代仕女画的妙处,所以对天次一等的迹,我们还是欢欣的,由于我们总能追寻到昔日的风尚,艺术的梦境不全在恍然之中,还是有个清晰的所在。(家林论艺)
    那么唐风是什么,宋韵又是什么,如果用抽象的词语来说明,其实也太朦胧点,这里我是探讨仕女画,包含两个朝代的合体,所以我想到两个词语,一个是大家闺秀,一个是小家碧玉,这就把唐风宋韵形象点地表述清晰了,确实,唐风的存在与时代的成功与地域有关,唐的中央治所在三秦,此地靠近与连接西部另一个文明的中心,希腊罗马,虽然实际上隔得远,却因为中国传统的西域地区连接而获得连络,帝国的首都格局大,版图富于四海,武功文治到了一个难以复加的境地,西方人蜂涌到长安,如同今天的纽约北京东京,博大的王朝,博大的气魄,造就其人体体质的丰腴圆满,生活的富足流油,性情的开放奔腾,这个时候程朱说教还没出现,一切请循其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着装的秦汉风尚得到传承与改进,从图中的雕塑气象来看,女子装着并不封闭,而是适当地开放,尽可能显示性感,以期博得异性的青睐,当然由于与西域联系紧密,胡姬们的开放风尚亦会影响唐朝的中原女子,不想弱于人而试比高,争艳斗胜,在装着开放上故点小聪明是正常的。今天的东洋女子的开放,其实中华的祖先原本如此,看来得请循其本了,实际上今天的时代在不断的复兴原本的汉唐风范。

    唐朝博大的原因是时代的成功,格局大,气魄大,境界大,人的体质雄浑博大,这个是从男生说的,人的体质丰腴饱满,这个当是从女生说的,唐风的仕女画原品当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女子的丰盈饱满。但是到了宋代,这个格局就不见了,一切因此变小,气局下,胸襟小,版图受胡人的压制,为了长治久安,造反起家的赵氏开国者收缩武力,看紧中央,弱化边区,缺少张力、雄心,变得小家子气,这就是格局造成小家碧玉的原因,这种气度当然影响到艺术的创作,而且赵氏看宋朝的女子,难有唐时那般的胖,瘦弱得多了,是人比黄花瘦(呵呵),所以赵佶摹写唐风时,总有点水分,不过最终是唐风感染了宋匠,制作时唐风还是得到传承,这样不是完全的宋韵,同样不同于完全的唐风,两朝合体,成为另一番的景象,也是我们读摹品需要理会的地方。

    宋朝的格局小,在此前的战乱影响中原的文明格局,这个可能在服饰上有所收缩,约束,更为重要的原因,专制统治者为一家天下的长久,开始接受程朱的说教,在精神与心理上压制中原人民原本自由豪放的天性作风,也就是无任在时代的版图与心理格局上陷入弱势,无法抒展大汉的情怀,在仕女画上,没有太多新的创制,而是摹仿昔日的画贤,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追梦者。
唐风宋韵的摹品--说艺术品的传承

唐风宋韵的摹品--说艺术品的传承

唐风宋韵的摹品--说艺术品的传承

唐风宋韵的摹品--说艺术品的传承
雕塑的造型更接近唐风原本的样子
唐风宋韵的摹品--说艺术品的传承

唐风宋韵的摹品--说艺术品的传承
奈良屏障画同样接近唐风的本来。




唐风宋韵的摹品--说艺术品的传承

张大千仿佛画时,总是先追想原创者原先画的样子,意临下来,更接近壁画的本来,这亦算得上请循其本。

唐风宋韵的摹品--说艺术品的传承

唐风宋韵的摹品--说艺术品的传承

唐风宋韵的摹品--说艺术品的传承

真实的唐代绘画风尚还得从现存的壁画中寻找。

唐风宋韵的摹品--说艺术品的传承

唐风宋韵的摹品--说艺术品的传承
流失海外的周舫《戏婴图》宋摹品,让我们获观更多唐风宋韵的艺术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