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在东亚民族群体中的神圣意义

(2015-03-31 11:46:57)
标签:

雷家林

汉字

东亚

中原

分类: 论文化

汉字在东亚民族群体中的神圣意义

    在中原的大地,一群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族人生活并繁殖有黄河与长江两河流域,与其它古老的民族一样,从混沌中走来,从一小部分开始到不断地漫延到今天的后裔遍布五洲四海,世界的各个角落。他们从一种方块字的文字影响开始的,在中原的远古,在夏朝的时代,有了朦胧的文字意味的东西出现,到了商朝,甲骨文字与钟鼎铭文亦即金文运用在当时的皇室与族群高层,精英士人中,这些文字独立而能拼接成一段句子,远古时是非常的简明,质朴,便是今天有些文字不借助翻译亦能读懂,文字几经演变,到了唐朝时基本是成形而成为永恒的符号,一直影响中原的民族的一切:中原人的视觉,思维定势,思想习俗,文字从原始的朦胧具象演变到抽象表意的意味,每个单字的意义有无限的扩散力,同时能拼成一个句子,而有更多的意义,当然文字多,意义限定就狭小,范围受限制,与单字正好相反,往往单字具有多义性,这种奇妙的汉字,在汉唐之世的中原发达扩张时代,运用的圈子其实是十分的广阔,中原外,今天的日本南北朝鲜,越南甚至南洋的一些国家,曾经是汉字的运用地域,流风余韵,渗透之力如上善之水,仍然湿在这些国家与民族群体中,只不过小而隐形罢了。今天的韩国人反复地申遗,说中原的这是他们的那是他们的,就是不想说他们曾经是我们的一群,分离出来的一群,所谓箕氏的后人,恐怕不仅然,中原战乱时,逃亡半岛或经半岛向更远的地区逃亡的中原各姓氏的人多如牛毛,无法说清,更可悲的是他们一边申遗,一边不努力恢复汉字的运用,等于把自己的原本从中原建立的文字背叛掉,甚至从某种意义上与中原疏远,向心力淡泊,还不如远在海岛的东瀛人,好说还保留部分汉字的运用,使得中原人看来有某种熟悉感与亲切感。确实日本的皇室受唐朝文化影响极深,至今并没有因西化而完全失去对汊文化的疏远,成为任命的官方文书,虽然现在中原使用了简体字,并不会减弱彼此之间的熟悉感觉,这不是今天的朝鲜与越南能够做到的。两河流域是中心,那么以此画圆,边远之地便成了远离战争也就是氏族中央政权争执的地区,东晋的陶潜写的《桃花源记》并不仅仅是魏晋时的人们的心理愿望,其实是远古中原人一旦遇到战争时,为了生存,保全,不得不做的一个无可奈何的事,这样一来,中原的民族不断地向外扩散,边区往往成为避乱的秦人村,这不仅仅是文人的理想,是中原历史的现实需要,战争的残酷在远古是难以想象的,吃人的事情常常发生,更多难堪的事也无法去说,所以明智的人选择逃离中原本土,寻找桃源乐土,他们到一处,也许仍然着当时逃离时装束,带走文字或者只带走文字的记忆,但他们的心理结构,与中原无异,思维方式亦无两样,只是在异地乡土上,地域不同而稍微有别而已。在异乡在异客,音声南腔北调的中原人以何统一自己的联系方式,心灵的寄托在何处,在商周时的文字中有一些汉字(只是超脱时代的通俗称谓)有氏族图腾的意义,但对于流落边远地区的中原人来说,汉字说是他们的神灵的符号,是一种心灵的安慰与寄托,也许有时他们并不理解某个汉字的含义,尤其是后一代远离中原的血统之人,但他们与汉字的视觉接受后的难以言说的东西会涌上心头,前世今身的感觉自然的流露与表现,汉字非拼音文字,有视觉的意义,望文而能生义的方块之象,所有不说一个方言的中原人会有同一的视觉亲切之感,在中原流落在海外的祠堂,家庭,唐人街,社区群落,总有汉字渗入其中,成为一个神妙灵幽的象征,不管是否有意义与无意义,一个字与一些字,总有一种魔力在散发,在集聚散了的中原人,心灵能走到一起,在其它外族面对获得同一的固结或团结,而不是一盘散沙,一个永远不散落在世界村落的族群,永远有自己的内心深处的凝结之力,与向往本土与母国的首丘习性。在南洋的中原人比如新加坡马来亚泰国,一些华族的人干出的成绩正是在汉字文化的流传而获得成功,这种文字的载体中有儒家传统的思想,又与现代的文明相融合,在新加坡,甚至有古老的鞭子作为刑法工具,警示出轨者,为现代社会的文明和谐制造成功的环境,中原的族群与土著的融合,虽然实际是多么的痛苦,有杀与战的血洗发生,但最终是太平的时光占了主流,而且老天也会弄人一番,算是一种流通罪罚。汉字是全体中原人的神灵符号,是永远不息的寄托,这里没有国界与地域的界限,只要是中原血脉的族人,汉字就是你心灵深处的故乡,如同母亲的胸膛。也许对于今天的现实来说,中国与南北韩国较之日本亲近些,因为二战的历史,但是,从永恒的汉字联系来说,中日间的交流更方便而容易,亦是因为日本与中国均保留汉字的运用,这是南北韩国与越南不能相比的。但汉字发源于朦胧的远古,从混沌中出现,这样我们从远古来看汉字如何的出现。

可以想见远古的先人生活是原始野性,靠打猎与摘果子之类的方式或者打鱼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他们的欢乐就在于猎取食物,食外还有色,生殖的一个方式,当然不尽然,还有更多的奢求,就是情感的展示如何办,于是,要有一种媒介能记录他们食色外的颇外的东西,比如今天打了多少猎物,如何计算,于是结绳的方式出现,一个结两个结还好说,三个结四个结也不难堪,更多的如何办,于是呼唤更高明的记事方式。先人伏羲画八卦与太极图,这便是更为复杂的记录表达方式的出现,这里有二位进制,有八演易六十四数的进展,这便是后来姬昌干的事儿,还有更多抽象的意义与现实相对应的意味,同时还有占卜的功能,八卦已经有了抽象的文字意义,但仍然无法表达族群生活中情感更为丰富的东西,这样,就有象形的文字出现,这便是最早的如画如字的文字,象日月之类的字,是对两个恒星的原始表达符号。

造字是族群的人集体智慧成果还是有天才的人发明创造,这还真是个问题,不过象苍颉在“天雨粟,夜鬼哭”这样不平常的情形下创造出文字来,当然有点神秘化了,但是,说苍颉原本草根(远古草根)因为用心而创造一些可用的文字,应当是可信的,人总有智慧高低,并非每个人都能干大事,如同今天的英雄才人,出自草莽,如同明朝的画家,并非个个有徐渭那般的天赋,这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苍颉先生有了主要贡献,然后会有更多的后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完善就顺理成章了。苍颉先生被传成四目神人,其实只能说因为其在文字创造方面成功或成就,被后世敬畏,把他神秘化,实际上苍颉与我们一样是两目,只不过头脑清白点而已,好比汉王刘邦,天下到手,太史公未免俗,把一个文化不高的痞子美化成斩白蛇的赤帝,如同朱元璋相上不英勇神武,有点丑陋,却要画师把他画成李世民再世一般。去掉文字修饰的神秘部分,便还原其记载中的真实部分,从天上回到人间。


(原创文字,仅限网上署名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