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肥红瘦”,是形容女子之憔悴,但我这里的意义是有些职业其实是如同绿叶,衬着红花,所谓红花说的基本上是演剧员,就是古代意义上的伎或妓,或者俳优,自然绿叶是剧组不出场的那批人,还有出场是跑龙套的,当然包括舞台美术工作者。不过“绿肥红瘦”还不是很严重的词,“万绿丛中一点红”更为严重,一两个当红演艺明星,就是许多人衬托出来的。
说了这么多,我到底想说什么呢,其实是想说说我那位在中戏供职的学兄黄楷夫先生,舞台美术家。我写他的印象仍然是停留在三十多年前,那时他长我六岁,是班上的老大,团支部书记(马勇是班长),毕业后留校任教,我到自己的岗位工作。后来他同时考上中央戏剧学院与广州美术学院,最终的选择是中戏舞台美术系,是老本行,而没有去南方,将来可以做画家的。再后来又是留校任教,再后来去了法国留学,最后仍然是回中戏任教,一至是充当绿叶的角色。
不过我记忆里的这位学兄,其实是非常杰出的,至少他的学识,不是任何一个俳优伎人可以比得的,不说后来的深造,单说说在长沙读中专时的印象,足以让人折服,记忆里最深的印象就是拿一本中华书局版本的《史记》来阅读,我们画画的,其实当时还真的不知那本《史记》对我们的专业有何意义,他对我说字就是敲门砖,我当时还没领悟字的意义究竟是文字还是书法,或者两皆是,或者是文学素养,总之学兄的作风对我的影响是极深的,尤其是他还喜欢诗词,唐诗的选集拿来读,特别喜欢李贺的诗,那首“吴丝蜀桐张高秋”,还有那首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我较早习得的唐诗,正是从学兄那里学来。后来我因各种原因改学中文,文学的影响加深我对楷夫兄学习文史的理解,虽然我后来在绘画一门并不深入,但对于“字”的理解却是更深入了一些。
学兄在事业上颇有成就,但他言语不多,自认自己是干事的,那是他的谦虚,实际上他的学识有多深,无法想象,因为我与他后来见面不多,只能从四年相处的印象中推测一下,那就是任何一个红花,都无法达到他的那个境界,仅只能作这样的论断。
附文章(话剧《人面桃花》舞美设计-黄楷夫》)
1988年毕业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1994年毕业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国立高等戏剧学校,现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主要舞美设计作品有:美国纽约希腊剧团和中国京剧院合作演出希腊悲剧《巴凯·BACHAE》、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出历史剧《商鞅》、《秀才与刽子手》、合作为意大利佛罗伦萨歌剧院设计歌剧《图兰多》、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话剧《古玩》、美国林肯中心艺术节、巴黎秋季艺术节、香港艺术节和悉尼艺术节联合制作的中国古典名剧、全本昆曲《牡丹亭》、江苏省京剧院设计现代京剧《骆驼祥子》、北京京剧团的大型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创作的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正红旗下》设计舞台布景和道具、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设计越剧《天一阁》、北京大道演出公司设计音乐剧《日出》、香港舞蹈团设计舞剧《香妃》、总政歌剧团设计歌剧《我心飞翔》、总政话剧团设计话剧《黄土谣》、河南省文化厅设计歌剧《清明上河图》和舞剧《少林》、总政歌剧团设计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北京京剧院设计京剧《袁崇焕》、湖北省京剧院设计京剧《曾侯乙》等。
在舞台设计创作的专业领域里,黄楷夫有不少大胆的、有开创性的建树,近十年里的艺术创造活动蜚声国内外,受到文学艺术界以及专业界和广大观众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他的舞台作品风格优雅,简洁有力,举重若轻,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