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人绘画综叙

(2011-11-13 16:08:27)
标签:

微型论文

宋元画人

南派

文人画

王蒙

元四家

黄公望

倪云林

钱舜举

曹云西

分类: 论书画

    元无画院,士隐山林,那般画人放浪形骸,游心太玄,所图之景只为个“畅神”而已,后世的石涛云:“世人独以画师论,摇手非之荡吾胸。”正是当时画人的心境,江山落到夷人之手,心境郁抑只能靠诗文药酒、琴棋书画来渲泻胸中的不平,技法并非画中的核心。美国学者高居翰分析元画常常用西方的思维,有新意但没说透。

   

    高居翰分析中国水墨画总以图中的路径开始,峰回路转,描叙详实,甚至用立体主义的术语分析王蒙的一些作品,十分理性。但中国的画人属于感性的画人,并无那么复杂精密的思维,或者以黄老思想为旨归,婴儿未孩,绝机心的心态来看世界,常常是“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或者是“目送飞鸿,手挥五弦”--

   

   了解元画人的心态读元曲是最可靠的途径,倪疯子的“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句最能阐解自己的作品无一人在画面,只有一个我在的缘故,画他的同路除外。宋之画院的画人难免如宠中鸟,取悦于皇上与权贵,那种媚态俗气总在画面徘徊。钱选洗涤了那个媚态与俗气,代之以士气与清丽,连富贵花不例外。

 

 

元人绘画综叙

 

    南人在有元一代被压最深,故胸中郁勃峥嵘之气亦强烈,水墨图画成了最佳抒情的媒介,宋时苏轼鼓吹,米芾实践的水墨云山在元大多数画人中引起共鸣,无任道士的方从义还是仕人的高克恭都着力于潇湘云水的境界,那是与元人总体心境感觉相合拍,重视技法的王叔明同样在画中不少氤氲云水的灵动气象。

 

    后世的学者可以对古画重新阐解,包括西方的学者,那会使中国画的理解更为活跃深入,如果要做到准确,则必深入了解东方文化的核心内容,那才说到痛处,也就是说到点上的意思,想到“流风之回雪”的句子,我总觉得中国画人画的就是白日的梦境,恍然的样子,那位清渐江就说过“恍然难名是某峰”正是中国画人的心态。

 

    正如清龚贤一般,中国画人更多地用水墨来作他的诗,无言而具大象的诗,无色而具万色之相,因为陶公已说过“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有时词藻很难表达尽那些具诗心的文人心里之意,只有借助水墨为媒介了,由宋发端,元人兴浪,此以后的中国画史,南派文人画成为主流,长盛不衰。

 
(此文先作在微博中,转到博客中时修改了错字,增加标点,便如阅读,微博为了连续读,不作修改,如果有修改的设置则例外,目前还不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