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傅抱石

(2011-10-12 14:41:40)
标签:

杂谈

微博论书画

水墨

傅抱石

分类: 论书画

    近现代的画人在中西合璧的路子上,总有各各不同的选择,有程度的差异,也同自己经历相关,包括留学经历,象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等人留学法国,为欧州派,而傅抱石、张大千、刘海粟等人,留学日本,为东洋派,不同地域学习经历亦影响到其价值取向,对待西画容纳与熟悉的程度,吸引西方,欧重而日轻。留日的画人对等两种文化融合远不及欧派强烈,但亦有自己的可取之处,更多地保留了东方抒情成份,还有技法的发扬光大,傅、张、刘三人在这方面有共同之处,作为一个天才,傅抱石的辉煌在抗战时代就存在,而且以后是作品因为某种原因未能超越仿佛是停滞状态,他的那有历史沉淀的人物画是他不可再现的高峰。在两国交战的时代,文化也是处于战争状态,两国战场不仅仅是拼血肉,也在拼灵魂与勇气,徐悲鸿、李可染等人,或画奔马、醒狮而寓意,或直接画宣传图激励军民,林风眠似乎是退隐一般,傅在国民政府第三厅供职,本身是加入这场运作,其作品并不鼓努,叫嚣,而从历史文化的底蕴来抵抗日本人的气焰。那个非常的时代,傅抱石画了大量的有民族气节的人物形象:屈原、苏武、竹林七贤、清初明遗民、还有湘君、湘夫人,特别是湘妃,殉情湘江,充满烈性,不是柔弱嫋嫋的女子,而是守护湘水进而守护鄕土故国的巾帼英雄,与徐悲鸿的形象一样,足以振兴国民的精神,完成对日抵抗。当然,这里面也有艺术的比拼。在日本学习中国画史,傅熟悉中国艺术的精华所在,曾对顾虎头的画理与作品深入研究,早先傅并不支持中西合璧,后来有所改变,日本近代经明治维新的洗礼,曾经过一段“全盘西化”的历史,对傅不能不产生刺激,象横山大观的《屈原》,也是傅刻意为之的原因,并非全在郭沫若《屈原》剧的影响。日本本身是一个东方国家,故傅在日本的留学经历比留画人更多一点东方意味,象浮世绘版画亦对其仕女人物产生影响,并把古典的线条艺术加以发扬光大,那些源自晋代的线描,在他笔下放出光芒,那线条飘若惊鸿,婉若游龙,充满灵动的韵致。傅后期的作品虽然亦有可取之处,当总的说来偏离真性情,那好是时代的错。

论傅抱石

论傅抱石

论傅抱石

论傅抱石

论傅抱石

论傅抱石

论傅抱石

论傅抱石

论傅抱石

论傅抱石

论傅抱石

论傅抱石

论傅抱石

论傅抱石

论傅抱石

论傅抱石

论傅抱石

论傅抱石

论傅抱石

论傅抱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论莫迪里阿尼
后一篇:论徐悲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