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维山水诗画境浅探》之[虚实相生](一)

(2010-03-09 17:02:34)
标签:

论文选录

   在诗歌中,要达到一个空间广阔的,深远的境界,并充满画意是不容易的,尤其是五言七言,字数严格,构成一个境界的难度更不用说了。王维为了着力于境界的宏大,并表现水墨画的意味,巧妙地运用了绘画中虚实相生的手法,使其山水诗不仅有联想与间接视野的广阔空间,而且淡墨淋漓,“画”意盎然。

   在中国绘画艺术中,虚实手法不外于两个方面:其一,表现对象的主要部分或整个画面的主要部分精雕细琢,为实,次要的陪衬的部分大肆挥洒,或几笔带过,为虚;其二,以着墨处为实,以墨象造成的空白处为虚,如常见的中国画中:山则着墨,浓淡相间,千姿百态,而天空和云烟,则以空白出之,本人谈王诗的虚实相生,主要是指后者。清笪重光云:“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画筌》无画处(空白)的妙处,在墨象(实)的作用下,一片空灵、飘渺,能唤起更多的艺术联想,使已经美好的画,达到一个更微妙的境界。清代八大山人画一条生动的鱼在纸上,别无一物,令人感到满幅是水,这说明空白利用的高妙,在于给人以更多的空间(视野与联想的空间),直觉性艺术的“空景”之妙可知,而诗歌这样间接性的艺术利用“空景”,就能更好地发挥诗歌间接性的优点,给人提供的空间更加幽远,让人的神思更加上下开阖,涉及古今,纵横天地,发挥高度的艺术联象,使诗中的画境更加生动。事实上:“中国的诗词文章里都着重这空间的点染,抟虚成实的表现手法,使诗境里面有空间、有荡漾、和中国画具有同样的意境结构。”(宗白华《美学散步》第七十页)而且“空间点染”使诗的画面更具有艺术性和美感性。

   王维在山水诗中也更多地运用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而且运用这种手法,更多地带有一个画师的意识与印记,因而显得具有中国绘画一般的美感。可以说,王维在山水诗中更多地采用“空”、“云”、“烟”、“积雨”等自然界景象空朦的词,作为诗中的虚写处,使其舒发感情,尤其是故乡之情时在云烟空朦,渲染流动的韵致里,情味十分浓郁,画境更为清逸、幽远、空朦、蕴藉,多少是显出中国水墨画的意味。如[和使君五郞西楼望远思归]:“高楼望所思,目极情末华。枕上见千里,窗中窥万室。悠悠长路人,暧暧远郊日。惆怅极浦外,迢递孤烟出。能赋属上才,思归同不秩。故乡不可见,云外空如一。”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