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学在整个本科期间,总课时,也就三四个星期,加上张大仙的在课堂上的催眠大法,很催眠、很抵触,也就知之甚少。
西部肿瘤放疗会,听天书,知道了个GTV、CTV知道了有一种机器叫后装,有一种机器叫加速器,其余时间就期待着去看俄罗斯表演,再无收获。
此次ESTRO,老外讲课,双语教学,再次进入听天书状态,加上我的目的本就是去成都签证,课没听完,就溜了号。
不过听得懂的人,且有思想的听得懂的人,大有人在,且带回了一个老外在折腾的课题概念:活体受量学。
大概意思,就是通过在人体上放置热释光感应器,以测量,在不同剂量放疗时,人体非靶区器官的承受剂量,也就是靶区外的散射剂量。
不懂,新概念,书上没有,上网查,中文文献尚未存在,英文文献看不懂,此项任务暂且搁置,待与干爸及老狼教授交流。
不明白很多,这个课题做出来后,知道非靶区器官的承受剂量后,又如何呢?仅仅是个科研?仅仅是个课题?还是能够转换到临床的应用?
下午,于放疗中心,给一个右胸壁包块的病人,摆位、定点,用去了很多时间,目的只有一个,怎样做,才能尽可能的减少肝脏受量?
好在胡叔经验足,很快在模拟定位机上搞定,但是如果是搞不定得病人呢?怎么办?任由肝脏无辜受虐吗?
通过活体受量学计算,肝脏目前所能承受最大剂量,一旦超过标准,则可否采用下面这个手段,予以保护?通过介入,在肝脏上面,人为制造一个铅模(灵感来源于食管扩张介入,有一个扩张器,当扩张器上含铅呢,含铅扩张器罩在肝脏上),重要器官嘛,能保护者,保护,可否?
如果这样,这个活体受量学的研究价值,大大的,大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