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那天有时候在拍照,有时候又在整多媒体,所以记的不大全,望贾叔见谅!
⒈醒脑静增加颅内肿瘤内药物的浓度,而不仅仅是组织分布?
⒉醒脑静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的最佳时点?
⒊除冰片外,还有哪些药物,具有“芳香走窜,引药上行”的效果?
⒋血脑屏障除了解剖学屏障,是否还存在生化屏障?
⒌对已经损害的血脑屏障,醒脑静是否对其还具有保护作用?(生理性开放机制探讨)
⒍醒脑静提高药物在组织内分布的浓度同时,是否药物的毒性也会增加?
⒎动物实验阶段,应把统计学的技术与方法放入,以提高说服力。
⒏醒脑静是否对血脑屏障有损伤?无颅内转移前,加用醒脑静,是否对人体有害?
⒐动物实验过程中,用药浓度应统一。
⒑所有实验过程,最好在报告中都应分析,为什么独独选用一种浓度,理由为何?
⒒除了颅内肿瘤外,其他组织细胞中,是否药物浓度也会随之提高?
⒓临床实验时,可“老药新用”,小细胞肺癌易发生颅内转移,那么在化疗药物中加用醒脑静,是否可以预防转移?直接跳过动物实验,进入临床。
我的一点想法,望与贾叔交流(暂时想到以下几点):
⒈进入临床实验后,将病人进行亚组分型,哪一种亚型,采取什么样的醒脑静/化疗药物配比浓度,达到最佳疗效?(但恐怕样本数不够或者不全)
⒉醒脑静是否具有最高有效浓度,超过峰值,就不具有提高颅内化疗药物浓度的作用?
⒊是否所有具有“芳香走窜,引药上行”药效的药物,都能与化疗药物相匹配,而不产生毒副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