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大部分的日志都是专业之内的,肯定很多非专业的朋友看起来索然无味,所以我就写写我在门诊及会诊的时候,遇到的一些专业之外,印象深刻的事情吧.
首先说说在门诊的时候,老师对患者所进行的比喻吧,记得昨天坐门诊的时候,有个肺大疱患者,如果患者自己不注意,下一步可能发展为气胸,患者当时不明白气胸是什么,就问连总,连总的解释是:"人的肺就好象皮球,当皮球破了的时候,这个肺就瘪了,失去功能了,这就是气胸."我虽然当时没怎么注意,可下来一回想,自己在给患者解释的时候,就多倾向于专业术语,让患者听得云里雾里,不利于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沟通,以后要改进.
其次,陈主任和连总的专业之外的对待患者的态度,同他们俩坐门诊的时候,每当开药的时候,都会向患者提一个问题:"有无社保?这个病人情况有点糟糕,估计要住院,你们家属商量一下"或者是"这个药价格有点高哦,你们家里面还有没有,有就给你们少开点",陈主任也多次对我讲:"来我们总医院看病的,有很多德阳、金堂来的病人,他们来一次不容易,如果下午四点以后开化验单,他们就会因为要等到明天看结果,而多耽误一天的差旅费,对病人的负担也会加大,所以下午四点以后,尽量问诊查体能够下诊断的,就不要开化验单了."这些虽然是专业之外的,但是却是作为一个好医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医者仁心.
再次,角色转换,在学校里,老师总喜欢叫:某某同学,而我自从跟了连总很陈主任之后,同学一次再没有听到过,总是被他们叫"小刘",被病人叫"医生",被别人叫同学的时候,我自己总觉得,我就是来学知识的, 病人的病情只与老师有关,但自从角色转换之后,我的思维模式也发生了转换,思维也很着老师一同思考,这个病人,如果我作为主治医生,该做哪些检查,该如何给出诊断印象与处理意见,记得上个周,同连总会诊的时候,有个脑外伤病人,持续发热,始终找不到发热原因,我想起前段时间看物理诊断,我就说了一句:"会不会是中枢性的原因?高热无汗是中枢调节功能障碍的特点."连总马上感了兴趣,呵呵,当时我觉得知识总算有了用武之地,感觉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