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雨裤的威尼斯人
涨潮了,水漫威尼斯
·朱成山
龙年10月27日,笔者随中国人民和平与裁军协会访欧团的成员,从葡萄牙里斯本过境意大利威尼斯,前往希腊首都雅典作和平交流。
作为我个人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去威尼斯水城了,因而没有多少激动和好奇之心,加之连日的颠簸和忙碌,身体多少有点疲劳,上飞机后在迷迷糊糊中睡去,感觉才一会儿,竟然就到达了目的地。
水城自有水城的特色。出得马可·波罗国际机场,很快就来到水边,乘坐“水上公交船”(Vaporetto),去本岛旅馆投宿。心里默默地在想,用船代替公交车,看来是威尼斯城的一个明显特点。此外,国际机场位于水边这么近的距离,在世界上恐怕也不多见。
时值晚上九点,威尼斯城经过一天的喧嚣,此刻好像已经在夜幕中睡去。周围黑洞洞和静悄悄的,伸手不见五指,只听得见公交船发动机的突突突地响声,以及搅动的哗啦啦地水流声,看得见远处水城房屋内点点微弱的灯光,如同挂在天边的星星。在记忆中,我以前造访这里,都是在大白天,并且是来去匆匆,当天来当天走,从来没有住宿过,当然也完全没有夜晚的感受,因而对这座世界名城的了解是不充分,不完整,不够全面的。
专程赶来陪同我们的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刘长春参赞,善意地提醒大家,从今天夜里至明天上午是大潮汛,威尼斯城水位最高时将涨至1.3米,城内许多地方进水,步行是困难的,无法徒步通行,请大家注意安全。他的一席话吊起了我的兴趣,以前可没有见到过水城的如此一景。这次来得真巧,能够亲眼看看,也不负此次意大利之行。
忽然,公交船停止了机器的轰鸣声,就近停在河边的一幢楼房门前,我们一行人径直进了一座名叫撒路德的旅馆。依水而居是威尼斯人的性格和爱好,楼房与水零距离接触,水簇拥着房屋,而房屋的墙就是水的堤坝。不像通常的先用堤坝围住水,然后在堤坝或者堤坝后面才有建筑设施。即使在水乡,其房屋的建造也不同,譬如我的家乡南京城秦淮河边也建有不少马头墙建筑,但一层一般都是建在水面以上,以防潮湿和渗水。这里的房屋却是不同,一层建在水下的多,通常不住人,从整体上看去,好像房屋都沉入了水中。据说,威尼斯人建房的方法很是独特,事先得在水底下的泥土上打入大木桩,并且木桩一个挨一个,密密麻麻地打牢特殊的地基,然后铺上木板,再盖上房子。所以有人对此形象地描述,这座城市上面是石头,下面是森林。
晚上,睡在森林之端的床上,仿佛睡在儿时的摇篮之中,听得见窗外浪舔房屋墙壁的声音,哗啦啦,哗啦啦,好像是一首催眠曲,思绪也像长了翅膀的大雁,围绕着水飞了起来。
爱水是一个人的天性,连古人都是一样。孔老夫子就曾经在《论语·雍也》中写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智者为何乐水?因为水具备着高尚的德性,滋润万物,清洁万物,处低下而不争,与照亮万物的太阳,厚德载物的大地一样可贵。聪命且有智慧的人,以水养性,则心性完美。精明透顶的威尼斯商人,他们更懂得与水打交道,栖水而居,是不是也算得上智者所为呢?这次大潮从夜里涨起,明天是否就会是汪洋一片?我们所下榻的旅馆是否被围得水泄不通?水漫威尼斯城究竟会是什么程度?带着这样一些问题,我在水乡的怀抱中睡熟了。
第二天清晨醒来,立即翻身下床,一心想着亲眼去看看水、看看城。
昨晚我们从河里上岸处,已经被水淹没,店家人已经把门前的几张凳子收放到台阶之上。从后门出去,还好,没有水。但是,当我穿过小巷企图往前走时,却看到另一侧河边水已经漫过堤坝,正在向小巷深处缓缓流过来。受潮汛的控制,亮晶晶的水头在地面一伸一缩,好像一条巨蟒,正向我们吐出毒舌,发出吱吱地响声。
恰巧,有一位身穿皮裤、挂着照相机的老外走来,我们上前与他搭讪。他是一位住在岛上的正宗威尼斯人,边讲边比划着,告诉我们涨水的情况。其实,看看他这身的打扮,活像我们江南地区下水摸鱼的人穿着,就知道今天威尼斯城涨水的程度。
早餐后,大水已经封住了旅店的前后门,我们的出行只能是一条水路,只有坐船才能出得去。方才真正体会到船在水城的重要性。只有在此时,才真正相信威尼斯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城市的原因,相信上帝将眼泪过多地留在了这里,使它碧蓝蓝、亮晶晶,并且具有千般柔情蜜意,就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之上浪漫的梦。
我们没有水鞋,不想脱去鞋袜赤足趟水,也不想浪费在威尼斯短暂且宝贵的时间,大家犹豫不决。刘参赞建议我们乘船先去斯穆拉诺玻璃岛游览,然后等大潮稍微落下去后,再来游览本岛的景点。我们当然赞同他的意见。谁知道登上小岛后发现,这里也是水漫泽国。岛上的店家搭起了木板,供游人们行走。再看看游人们的穿束,有穿长筒胶靴的,也有穿一种岛上特制简易胶鞋的,还有用塑料布把脚和腿绑起来的,五花八门,五彩缤纷,什么样的防水家什都利用上了。
水是威尼斯的灵魂、特色和基本构成,多水才是该城真面目。这座水上都市的外形恰似海豚,好像是专门从亚德里亚海里畅游来此定居的,涨水后看,愈发显得灵动可爱。整座城市面积不足7.8平方公里,却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和404座各式各样的小桥纵横相连,只有一条长堤与意大利大陆半岛连接。说它是个水之城或者桥之城并不为过,因为它的美丽、它的魅力、它的风情,全都离不开水与桥。它因水而生、因水而建、因水而兴。
涨满水的威尼斯城愈加显得它的美丽和与众不同。远远看去,总体形状呈梯形、面积大约一万平方米的圣马可广场,虽然已经成为汪洋一片,但依然是人头攒动,游人不绝。它的南、北、西三面被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环绕,东面矗立着高度达98.6米的圣马可钟楼,以及融东西方艺术为一体的圣马可大教堂,还有圣马可图书馆、大公宫、大公府等建筑,色彩斑斓,高低不一,形状各不相同,组成和谐优美的城市天际线,每座建筑物上几乎都有生动逼真的雕塑。难怪当年拿破仑占领威尼斯后不禁赞叹,这个广场是“世界上最美的广场”。
虽然是大水淹了威尼斯城,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们照样游兴不减。这是因为,这里不仅仅建筑和环境优美,而且珍藏着诸多历史人文故事,吸引着、打动过许许多多外乡人。据介绍,叹息桥是一座拱廊桥,它架设在大公府和监狱之间的小河上,因死囚被押往刑场时路过这里,常常会发出叹息声而得名。此时的叹息桥旁,仍然聚集着大量的游客在议论,在拍照。
涨水的威尼斯更显得船儿的拥挤和忙碌。水城的河面有宽有窄,但不管河面宽与窄,此时几乎都被各式各样的船儿挤满,有古老式样的帆船,也有现代的机动船;有豪华的游艇,也有一般的运输货船。因为人们基本上无法在岛上步行,只能依船代步,使得船儿更加吃香起来,忙碌起来,而此时最为忙碌的,当数贡多拉(Gcndola)。这种黑色的小船,与鲁迅笔下的中国水乡绍兴的乌篷船多少有点相似。为何船身一律涂上黑色?主要是防止王公贵族炫富,市政府曾经为此专门颁布法令,禁止油漆成彩色。它两头高高的翘起,是河水中最小体积的载人工具,也是这里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据说晚上乘坐一小时贡多拉的费用,如果用来乘“水上公交”,足足绕威尼斯城30圈。因为水城内小河里涨满了水,距离桥梁更低,船夫站在船尾划水,手拿长长的单桨划动小船时,就得警惕地弯曲着身体,稍有不慎,就会碰头。此时,只有贡多拉可以行走,其他的船儿望尘莫及、望河水兴叹。
水漫威尼斯的印象真深刻,涨潮了的威尼斯其实更精彩,更迷人!

2012年11月1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