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金融投资理论嘈杂纷纭,但任何一个研究金融投资领域的人都无法忽视近二十年来得到广泛承认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金融经济学理论,即有效市场理论。它是当代投资市场的显学,并被人称之为引发了一场当代的“投资革命”。有效市场理论起源于早期对市场价格形成的不确定性的研究。
1965年,芝加哥大学著名教授法玛提出一个被广为接受的有效市场定义: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上,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每一种证券价格都永远等于其投资价值,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根据信息对证券价格影响的不同程度,法玛将市场有效性分为三类:
1、弱型效率,它是证券市场效率的最低程度。如果有关证券的历史资料如价格、交易量等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则证券市场达到弱型效率。这类市场称为弱式有效市场。
2、半强型效率,是证券市场效率的中等程度。如果有关证券公开发表的资料如公司对外公布的盈利报告等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则证券市场达到半强型效率。这类市场称为半强式有效市场。
3、强型效率,是证券市场效率的最高程度。如果有关证券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公开发表的资料以及内幕信息对证券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即证券价格已经充分、及时地反映了与证券有关的所有信息,则证券市场达到强型效率。这类市场称为强式有效市场。
有效市场理论一经产生,支持和质疑就同时存在,目前市场确实存在有效性已被一致认可,但对有效的程度争议很大。经过验证,弱式有效市场和半强式有效市场被证明确实存在,但强式有效市场既完美的有效市场并没有被一致认同,被认为是一种无法达到的理想状态。
有效市场理论的核心是价格和信息之间的关系,如果价格能够快速、充分地反映信息,那么市场效率就高,反之,市场效率就低。有效市场理论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简单地说,有效市场理论认为有关市场的一切信息都已反映在价格上,因此市场是完美的,投资人不可能持续地获得超过市场平均利润的业绩,因此不可能持续地战胜市场。弱式有效市场存在的情况下,技术分析将无效;半强式有效市场存在的情况下,不但技术分析无效,基本面分析也无效;强式有效市场存在的情况下,不但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析无效,就连内幕消息也不能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在有效市场理论下,投资者的操作手法就是追涨杀跌,抛弃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析,因为它们根本就没用,当前的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的信息。
对市场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的策略。如果投资者相信有效市场,那么他所做的就是抛弃研究宏观面、技术面、基本面,被动的投资,因为投资者不可能持续战胜市场。投资者所做的只能是跟随市场追涨杀跌。如果投资者认为市场是无效的,那么投资者就可以不理会价格的涨跌,从投资价值,基本面和技术面层次来进行投资判断。在某些反对有效市场理论的人眼中,做为价值投资的成功者,巴菲特无疑是对有效市场理论的强有力挑战。
个人财富达430亿美元的巴菲特是美国第二大富翁,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投资者。巴菲特在长期的投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以投资者行为和心理素质要求为主,通过对证券市场信息的采集分析、对投资品种和时机的把握后进行的创新的价值投资,其批判性的独立思维的投资行为,形成了其特有的投资理念。其投资特点主要有基于价值,长期投资,集中投资。根据巴菲特的计算,自1951年以来他的年均投资回报率为31%左右。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在此期间的年均涨幅为11%。巴菲特被成为股神,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如果按照随机游走理论,巴非特的成功无疑只是其“好运气”而已。但总多的模仿他的投资策略而致富的人层出不穷则使这个观点站不住脚。对于有效市场理论来说,巴非特跑赢了市场。巴菲特曾说过:“如果市场总是有效的,我只能沿街乞讨。”,但由此就得出有效市场理论破产就过于牵强。在巴非特的投资理念中也有关于市场有效性的认识,他认为有效市场不是永远有效地,有效市场理论永远只能使那些全面分析可得信息并由此占据竞争优势的投资者产生疑惑。并因为疑惑而常常做出错误的论断。巴菲特认为市场经常是有效的,但由此得出市场永远是有效的结论就大错特错了。市场经常有效与市场总是有效两个结论的差别就如同白天与黑夜。在巴非特看来,因为投资者(1)经常是非理智的,(2)投资者对信息不能正确分析,(3)以及业绩杠杆强调短期业绩,这三种因素使得有效市场理论不堪一击。
市场经常有效与市场总是有效还是对有效市场理论在多大程度是有效的认识差别。如果认为市场总是有效的,就是否认了市场存在无效的地方,陷入完美的有效市场这一理想状态。实际上市场确实存在无效的地方,也许市场的1/5,也许是市场的1/4,这是客观存在的。也正是市场部分无效,我们才能通过价格与价值的背离获得获利机会。市场部分无效并不是市场彻底无序无效,如果市场是彻底无序无效的,大部分人连后知后觉都不会,凭什么说价值回归呢?市场部分的无效只不过表明价格是无法迅速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正常”罢了。正因为市场存在无效的地方也就是承认市场经常有效,价值投资才能大行其道,价值投资者才能在价格与价值背离的时候获利。
巴非特把市场比喻为“市场先生”,他认为市场先生是个喜怒无常浑浑噩噩之人,它每天要出个不知所云的价格,你同意了就成交,这个价格视其心理情绪及各种意外的“噪声”影响而定,还认为市场中的价值规律表现为短期经常无效但长期趋于有效。可以看出巴非特对完美的有效市场是不以为然的,但也肯定了市场经常有效。正是承认市场经常有效,巴非特运用其独特的投资理念,成为最成功的价值投资者。
所以巴非特的成功并不是对有效市场理论的否定,只是我们对有效市场的认识产生了偏差。认识的偏差首先来自我们对市场有效性程度的认识,也许我们的市场只是弱式有效市场,对有效理论的盲目认同却让我们生搬硬套半强式有效市场而否定基本面分析和价值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在市场面前吃亏是必然的。另一方面来说绝大多数人的天性是惰性的,不能战胜市场无疑释放了大多数投资业内人士的压力。所以他们宁愿相信市场总是有效的,事实上由于市场的发展程度不同,市场存在无效的比例也不同。认识到这点,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认识有效市场理论,才能象巴非特那样跑赢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