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价值投资的迷茫中走出来(三)

标签:
杨宝忠价值投资巴菲特杂谈 |
分类: 杨宝忠投资论道 |
巴菲特指出:“内在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他为评估投资和企业的相对吸引力提供了惟一的逻辑手段。内在价值的定义很简单——它是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的折现值”。摘自《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美)劳伦斯A坎宁安/著第200页
但是,内在价值的计算并不如此简单。正如我们定义的那样,内在价值是估计值,而不是精确值,而且他还是在利率变化或者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修正时必须改变的估计值。此外,考察同一组事实的两个人——甚至对查理和我也同样适用——几乎总是不可避免地得出至少是略有不同的内在价值。这是我们永远不会给你我们对内在价值的估计值的一个原因。然而,我们的年度报告提供的东西是我们自己用来计算这种价值的事实。摘自《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美)劳伦斯A坎宁安/著第200页
对巴菲特说的:没有一个能计算出内在价值的公式。你得懂这个企业。摘自《巴菲特如是说》珍妮特·洛尔/著【第106页】“评估一家企业的价值,部分是艺术,部分是科学。”摘自《巴菲特如是说》珍妮特·洛尔/著【第106页】
显然从巴菲特上述论述中,我们可以洞悉巴菲特对内在价值这个概念的认知与理解。特别是为内在价值提出的定义,为价值投资提供了坚实严谨符合逻辑的理论基础。为我们透彻理解内在价值这个概念做出了精辟的解读。所以说巴菲特上述几段话值得反复阅读、反复思考、反复理解直到清楚达到不惑为止。
接下来的问题是巴菲特在投资前真的会估算内在价值是多少吗?无论是笔算还是心算,再一次股东大会上,查理·芒格说:“只是看到巴菲特多次提到现金流折现,但从来没有见过巴菲特动笔计算过。”巴菲特风趣地回答说:“如果需要动笔算,就意味着没有明显被低估。” 从巴菲特回答中我们不难发现,巴菲特采用的依然是格雷厄姆所说的一眼看胖瘦的估值方法。
剩下的问题是在实践中,巴菲特真的会用格雷厄姆一眼看胖瘦的方法,估算企业余下生命中会产生现金流的折现值吗。下面巴菲特的一段话给出了答案,也让我再次从价值投资的迷茫中走了出来。
巴菲特指出:要想正确评估企业价值,你应该考虑从现在开始,一直到交易生效日的现金流量乘以折现系数。这就是对公司价值进行评估的方法。问题是你对发生现金流量有多大的把握,一些企业的现金流量容易估计,譬如水厂的现金流就比建筑企业容易预计,我们总是关注那些容易预测的企业。摘自《投资圣经》第1065页(美)安迪·基尔伯特里克/著。
我认为这段话是巴菲特把投资理论应用于实践,说过的最有价值最为重要的一段话。在这段话中巴菲特没有提及企业余下寿命,而是说:“你应该考虑从现在开始,一直到交易生效日的现金流量乘以折现系数。这就是对公司价值进行评估的方法。”简单翻译一下应用到股票投资就是:“你应该考虑从现在开始,一直到‘卖出股票’交易生效日,股票给你带来的现金流量乘以适当的折现系数。这就是对公司‘股票’价值进行评估的方法。”
再进一步解读一下就更明白了
(一)“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的折现值”就决定了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
(二)“一家企业股票在你持有期间可以产生的现金的折现值”就决定了这家企业股票的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