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杨宝忠巴菲特财经股票 |
分类: 巴菲特、格雷厄姆、查理·芒格 |
巴菲特在1988、1989年重仓买入可口可乐,而且一直持有到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在巴菲特的普通股投资组合中,其持仓的可口可乐市值除了在2006年被美国运通超出,其他年份都位居第一。
我们试图观察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的过程,从中看看他的选股和选时,当然凭我们的阅历,只是粗浅的一己之见。基于自己以前对巴菲特的认知,我认为他的选股原则:选好公司,因为时间是好公司的朋友;选时原则:逆向投资,或者说“他人贪婪我恐惧,他人恐惧我贪婪”,再或者说安全边际,中间的道理其实都一样。
1、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的时点
巴菲特集中于两个时点买入可口可乐,经多次送股后,当前持股2亿股,是可口可乐最大单一股东,约占8.6%。
(1)核心介入时间点:1988H2-1989H1重仓买入18700万股(送股后),特征如下:
巴菲特1988年、1999年以大致14.5倍市盈率,4.88倍市净率买入可口可乐,持有至今。1990年以5倍市盈率,1.2倍市净率买入富国银行持有至今。
u
右侧交易
u
介入市盈率,动态约15倍,静态约17倍
u
处于股价3年(1986H2-1989H1)盘整的末期,这一期间业绩走
的V型
(2)小幅加仓时间点:1994上半年买入1300万股(送股后),特征如下:
u
是否右侧交易未知,但下半年股价就大幅上扬 u
介入市盈率,动态约21倍,静态约25倍
u
处于股价2.5年(1992H1-1994H1)盘整的末期,期间业绩增长
还不错
从上述巴菲特两次介入可口可乐的时点看,反映了老人家“逆向投资”的原则,但我有个疑问是:为什么两次都能够踏准节奏,在调整末期介入?调整末期,意味着此时悲观情绪释放殆尽。
前面一次还可以理解,老人家对公司的理解及其深刻,对业绩的追踪和预见应该不成问题,他可以充分利用市场对短期业绩的偏好。但后一次增持时,可口可乐的PE不低,而且业绩并没大波动,不太好理解为什么老人家在此时介入。尽管我们注意到,1992H1-1994H1这一期间,可口可乐股价明显跑输道琼斯指数,相对吸引力增强,但这只是一个比较勉强的解释。
2、巴菲特买入可口可乐的理由
意译自巴菲特给股东的信:一旦我们找到杰出管理层所经营的非凡生意,我们当然乐意一直持有。对可口可乐所经营的高毛利率产品,我的确看到了它们对消费者异同寻常的吸引力,以及不错的前景。52年来我一直在享受着可乐,但直到1988年我的脑袋才转过弯来,终于看到了这迷人的机会。
经历了70年代的摇摆后,1981年Roberto
Goizueta成为新的CEO,并让公司重现活力。无处不在的可乐又获得了新动力,海外市场也在爆炸式扩张。
在Robert优秀的市场和财务技巧指引下,公司的产品销量取得快速的增长,给股东的业绩回报还要增长得更快,而这正是股东所梦寐以求的。说真的,我们应该趁Roberto和
Don开始干这些事的时候,就行动起来,这样可以早点持有可乐的股票。
(1)非凡的产品或服务:从营销的角度,产品是公司的核心价值所在,其他是辅佐。
(2)杰出的管理层:好的人带路,不会走错路,执行力也强,不至于慢悠悠走。
(3)潜在的市场:80年代-90年代是可口可乐国际化扩张的黄金期。
上面3点也只是因,但所有的因都是为了果,如何衡量果?反映业绩的财务指标是一个集中体现,这也是会计系统存在的意义


富国银行
有人曾经问过巴菲特:在 1989 年到 1999 年期间,这
10 年,可口可乐这只股票张了 14 倍,但是从 1999 年到 2009
年的时候,它的市值基本上就没有增加。如果是像我一样的一个普通投资者,我可能就会很困惑,在后面这十年,我到底该怎么办,你那个时候有没有困惑过?
我想问的问题是在 1988 年到 1998 年过程当中,您赚了 14 倍,98
年之后到现在,那么可口可乐基本上是跌了 30%,那么在长达 11 年的时间损失了
30%这样一个情况,那么也就是说如果可口可乐这样的股票,在他高估的时候,是否值得长期投资?谢谢。
沃伦•巴菲特回答说:在 1965
年我接管了伯克希尔•哈萨维,当时公司股票下跌了 30%,我喜欢我的股票下跌,如果我要买一个汉堡,今天是 1 块钱,明天是
50 美分,那么我会更喜欢明天的 50
美分的汉堡。对股票也是这样,如果一个股票下跌,我会感到很高兴。大多数人不是这样的,他们不喜欢股票下跌,但是我喜欢。像可口可乐这样的股票如果它下降很多,我其实并不担忧。回顾历史的话,在某些时机,如果我卖了可口可乐的股票,之后当他更便宜的时候买入,我会赚钱。但是我对做出这样的预测并不是很在行,所以我只用自己一向所遵从的长期投资的理念来操作。
后一篇:在股市中我们到底应该赚谁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