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写在底部区域的辛酸
(2012-09-06 12:08:43)
标签:
转载 |
分类: 杨宝忠对现实的思考 |
2012年7月10日,上证指数2164.44。
晚上,部门经理找谈话,打完报告后,找到领导,领导说单位要开除我。当时,试用期才过一个月,领导解释说经过一个月观察,我不适合做这个职位,提前三天要我做好走的准备。问其原因,部门经理说我思维缺乏逻辑性,而且不擅于沟通。
其实,工作过的人都知道,所谓开人原因只不过是胡说八道的借口而已。私营企业最喜欢玩实习阶段用廉价劳动力,然后开人的降低成本的手法。尤其是在公司业务量急剧下滑,业务员流失接近9成,风控部保持人员流动性也是政策的必然。
第二天,找总经理助理沟通,沟通后,依然没有回旋的余地。还是这样的说法,思维缺乏逻辑性,不擅于沟通。问能不能延长时间,适应工作,只是这样的冷冰冰的回答:公司不是学校,公司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其实劳动法里面,公司在实习阶段开除员工同样需要赔偿半个月的工资,但是谈到这个问题时,总经理助理气焰嚣张地说:这个你想得太歪了,那你去仲裁那里去闹吧。当然,公司这么嚣张的态度,是明知道这样闹成本很高,大部分员工被开后宁可自己找下一家,没有时间精力去仲裁和公司打官司。
周末,我去面试中联重科的信用经理,面试过了。竟然待遇还比以前的垃圾民企翻倍了,看来,所谓的开人借口纯属胡说八道,以后还是不要给那些在夹缝中生存的垃圾民营企业打工了,待遇垃圾还随便开人,用人像换衣服似得。
当你处境糟糕的时候,谁都可以在你头上踩一脚,却很少有人来帮你,就像现在的股市一样。
2012年7月17日,上涨指数2185.90。
这天去中联重科面试,也正是这个事情,我基本确定要离开苏州,和女朋友分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以前没有来苏州,女朋友不死心,所以明明希望渺茫,但是总是心存侥幸。来了苏州,发现这个地方,不适合学金融的外地人找工作。本来苏州是工业城市,招聘会招聘的大都是有技术的工程、建筑类的人才,所以金融企业本来招聘人数少得可怜,加上银行什么的基本是本地人,哪怕没有编制,也很难进去。呆了2个月,做了两份工作,都是垃圾民营企业,底薪才1500,中间猫腻多得又吓死人,没吃没住,都要自己解决,待遇之差可想而知了,而且,公司用人就像换衣服,就想找一来就能上手的超级廉价劳动力,不想培养人。也许,在一个地方长期呆,可能会慢慢发展起来,但是女朋友在电信这种单位,大家都在讨论小孩,怎么也等不起啊!终于,在市场跌到非常深的底部区域,女朋友“割肉”出局,提出分手。
这个就是大学恋爱的矛盾,男的要羽翼丰满,起码得30到35岁,这个年龄段结婚,是比较适合事业型男性的,家里包办婚姻的除外啦。要发展事业,当然要找一个好的企业,好的平台,服从企业的安排和分配。女的,一般大学本科毕业,就急着结婚了,据说上海有些外地女性,30几岁未婚,都有心理变态的状况。是在伤不起,底部割肉,不怪你。
没有财务自由,真是悲剧!!!身不由己啊!!!
2012年7月27日,上阵指数2128.76。
外婆外公还未去世,后代就在为遗产的问题吵吵嚷嚷了。为遗产吵架,当然都是穷人在吵,李嘉诚的两个儿子,会吵吗?这回,做为孙代的表妹,也来吵了,实在不知大小。吵也罢,竟然还在背后说我坏话:都这么大年纪了,还炒什么股,不去找份高收入的工作,有什么出息。
在熊市底部区域,炒股在亲戚看来,是件非常没有出息的事情。我其实觉得挺可笑的,她刚打结婚证,在上海结婚,买房怎么买了?各路亲戚一起凑钱付个首付。然后房贷,刚开始几年,可能两口子还还不起,需要父母还一部分。更加搞笑得是,她一边吹牛上海的工资多么多么高,其实自己培训上课,还是奶奶给她塞得钱。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买房,其实是两个家庭在给一线城市的GDP做贡献,为城市的发展打工出力,注意了,打工,不是两个人,是两个家庭;房奴的概念,不是两个人,而是两个家庭沦为房奴。
快写完了,反而觉得压抑已久的心情舒畅得多。处境差得时候,大部分人都会踩你一脚,就像熊市中的股票一样。所以,我要格外感谢我处境差还在支持我的人们。当你还在为别人的想法活得时候,你已经死了。有些人忙着活,有些人忙着死。我还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许我还年轻,心浮气躁。但是,我不会停止我奔向财务自由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