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
(2020-02-24 16:01:29)分类: 学案 |
临钢小学教育集团导学案
第七单元 |
课题20 |
金字塔 |
主备教师 |
郭艳琴 |
||
课标及 教材分析 |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
|||||
《金字塔》着重介绍世界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
||||||
课时教学 目标 |
1.自主学习文中的“译、愧”等12个生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2. 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清文章脉络。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了解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发现两篇课文中相互印证的内容。 5.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
|||||
教学重点 |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
|||||
教学难点 |
了解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发现两篇课文相互印证的内容。 |
|||||
教具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
导学设计 |
学生活动 |
二次备课 |
||||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谈话激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 (2)说到埃及,你会想到什么?(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展示资料: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让我们和作者穆青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板书课题:金字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学习《金字塔夕照》 1.(板书:金字塔夕照)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圈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作者运用浓重笔墨描述自己的感受,歌颂了人类伟大的创造。 这些形象的描绘,描绘出金字塔的神秘和绝美,十分形象、具体。就这样,作者层层展开,带领着读者一起欣赏它的外部形象——多像一个“金”的汉字,感受几千年来金字塔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板书:比金子还贵重) 4.教师小结:《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讯”,又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散文。在作者流畅又饱含韵味的文笔下,展现出了一幅幅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描述厚重文化遗产,歌颂人类伟大创造。 5.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二)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板书: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借助课文旁边的批注读懂课文,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交流: (1)从金字塔的重量、体积、底面积了解到金字塔的庞大。 作者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数字进行说明,准确地说明了金字塔重量大、体积大、底面积大的特点。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板书:工程的浩大、艰巨,其规模的巨大) (2)建造金字塔过程中的采石、运输、施工等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板书:建造工程未解之谜) (3)如此精湛的工艺,出自几千年前的工匠之手,叫人难以置信。金字塔以其高超的建筑技巧而得名。 (4)数据之谜:更为令人吃惊的奇迹,并不是胡夫金字塔的雄壮身姿,而是发生在胡夫金字塔上的数字“巧合”。(板书:数据未解之谜) (5)古埃及一览:了解古埃及其他方面的文明成就。 金字塔为什么要建在尼罗河的岸边? 几千年前,埃及人已经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 (三)引导学生了解两篇课文中的相互印证的内容。 1.金字塔的建造位置: 2.周围的环境: 3.智慧的结晶: 4.不解之谜: 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1.小组讨论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评议 |
交流资料 按要求学习生字新词 自读课文 学生汇报 全班汇报、交流。 体会文中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请同学们认真读读 把自己理解和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 (指名说)
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比如,在天文历法方面,他们将一年定为365天,并规定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余5天作为节日。 |
|
||||
反 思 感 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