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赏析
(2018-02-28 16:52:46)
标签:
诗文杂谈文化 |
《月出》选自《诗经·陈风》。这首诗很短,不妨摘录于下: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晧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三章十二句四十八字,无论是内容情感意境还是音韵形式,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先是景美。诗中只写了一景,即月出;只抓住了月出的一处特点来写,即月光;各章分别也只用了一个字来形容月光:皎、晧、照,来表现月光的洁白美好。但这就够了。月虽日复一日地盘旋于我们的首顶之上,但真正惹人怜爱,令人心动的时候又有多少呢?只有那月圆之夜,如玉盘一般悬于苍穹,晶莹剔透,她冷冷地看着人间,像一只水灵灵的清眸。我们平日里总是走得太过匆忙,当月儿静悄悄地出来的时候,我们不是蜷缩于房室之内,满足于那庸俗的白炽灯,就是着急地赶往那白炽灯的笼罩之下。埋头走路,连错过她温柔的青睐也不知。一年里,这情形也不过十余次,还需遇见晴好的天气,如此想来,真是“物以稀为贵”了,可惜总被白白地浪费掉。但又可幸,在那农耕的时代,就有人为此迷醉,早用了简洁的文字,将她描绘下来。在这洁白明亮的月色当中,人心里的杂绪会如月围的繁星一样,全消隐了,只剩下人与月无言的对话,这时心像潭水般静谧。
其次是人美。诗中的“佼人”就是美人。各章分用了僚、懰、燎三字来形容,这三字意思都是美好,这句诗是反复地陈述美人之美,有总起之意。不禁令人遐想究竟是怎样地美啊?而后又用窈纠、懮受、夭绍分写。窈纠即窈窕,《关脽》有“窈窕淑女”之语,这便描绘出一个容貌美好,品行高洁,心地善良的女子来。懮受是写女子宽缓从容的样子,这就从一个静态的女子写到了一个动态的女子,仿佛看见她正端庄大方、从从容容地走入了这夜色铺成的帷幕之中,其身形姿态呼之欲出。而夭绍即要绍,《文选·西京赋》薛综注:“要绍,谓婵娟作姿容也。”这时有如一个长镜头逐渐地拉近聚焦到这正在走出的女子身上,就她的身姿形态作一个定格的特写。她就这样出现在这月色之中,相映成辉,你不知道她究竟是在月下倚窗独叹,还是在月中广袖嫚舞;你甚至不知道她究竟是月亮,抑或月亮就是她。
这时人常会有一种怅惘的情绪自然地流露出来,而怅惘是因为求之不得,徒有思慕。这种思慕之情在诗中也写得美。诗的各章具以抒情结尾,这是符合人们的情感发展的心理的。从月到人,从人到心,这是极自然的一个过程。自然则美。诗中用了三个词来形容思慕而不得心情:悄、慅、惨。这三个词都是忧愁不安、烦忧的意思。诗人这种忧愁的情感反复流露,显得缠绵悠长,这无疑增加了不少的感染力,让人深深体会到他内心的忧愁,而这股忧愁的表述又同前文写景写人的表述是相对应的,我们也就更容易体会到他忧愁背后的原因了。到末了,情感很容易被诗歌同化,从体会到忧愁而至于享受这忧愁。
最后是音韵上的美。这首诗是很简洁整饬的,这是因为它重章叠句的写法。重章叠句在用韵上一般是更章换韵,这首诗也可以这么认为。但我懒得去考证那纠缠不清的古韵了,只用今韵来看,则是一韵到底,逐句押韵,或较古韵更觉得美,这在《诗经》中倒是罕见。我们提取出韵脚:皎、僚、纠、悄、晧、懰(líu)、受、慅(cǎo)、照、燎、绍、惨(cǎo)。如此密集得用韵,虽多有今人所谓偏僻字,却依然容易上口。还有是逐句篏一“兮”字,使诗歌的节奏舒缓起来,这种舒缓的节奏方与那皎洁的月光、美丽的女子、连绵的思慕相匹。不然,可试着去掉这“兮”字读读,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再有则是窈纠、懮(yǒu)受、夭绍三个连绵词的使用,在表现女子的美好同时,更增添了和谐曼妙的意味。
故而虽是一首短诗,却在内容情感韵律等方面达到自然和谐,有高超的艺术水平,成为长远流传的经典。诗人郑振铎曾经这样描述本诗的意味:“其情调的幽隽可爱,大似在朦胧的黄昏月光中,听凡珴令(小提琴)的独奏,又如在月光皎白的夏夜,听长笛的曼奏。”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