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禅,就是一颗无挂无碍的心~

标签:
民间国学身心合一文化 |
分类: 身心合一 |
很喜欢顾随先生的一本书,书名特别美:《不觉欢喜,真是欢喜》。只看书名,就有一种内心清凉的感觉。
一个人内心是欢喜的,但他并没有令他欢喜的理由,甚至也没有欢喜的感觉,他的欢喜是一种平常自然的状态,这样的欢喜,才是真正的欢喜,是禅宗所谓的大欢喜,大自在。
没错,顾随先生这本书就是讲禅的。禅的欢喜自在,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你并不需要得到什么才会感觉到快乐,因为你并不缺少什么——禅无来去,本自具足,无欠无余。
如果你必须因为得到什么才会感觉到快乐,那么,当你失去的时候也必然会感到烦恼。心经上说:以无所得故,心无挂碍。无所得,自然无所失。以无所得故,才能不觉欢喜,而真是欢喜。
在世俗的世界里,得与失永远都是平衡的,快乐与烦恼从来也都是相对的。而禅宗是不二法门,苦乐由心,得失随缘。二祖慧可为求法而砍掉一条左臂,他并没有觉得失去什么;二祖最终用一条断臂,换来了达摩祖师的衣钵,他也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快乐。
在禅的世界里,得无所得,才是真正的得;乐无所乐,才是真正的乐。
禅,是不可说的。顾随先生说:不是不许知,只是不许说。而禅虽不可说,却是可以看的——看看小婴儿的状态。婴儿的天真无邪,就是活生生的禅。
我们总觉得小孩子纯真快乐,无虑无忧,一丝丝的烦恼都没有。该哭的时候就哭,该笑的时候就笑,哪怕脸上还挂着泪珠,也不妨碍我尽情的欢乐。
可是小孩子为什么没有烦恼?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烦恼,也不知道什么是快乐——乐无所乐,才是真正的乐。
孩子的快乐是没有理由的,因为没有理由,所以,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可以成为快乐的理由。随便一件事,大人并不觉得好笑,而孩子却早已笑得滚成了一团。
因此,当你烦恼的时候,不妨多听听孩子的笑声。孩子的笑,是很有感染力的。因为,孩子的笑,是无心的——无心,就是禅。你可以不懂禅,你只要看看小孩子的状态就好了。学禅学道,最好的老师,就是孩子。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最喜欢用两种事物来形容道的状态,一个是水,另一个就是婴儿。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于是,返老还童,成了道家修行梦寐以求的境界。
为什么要返老还童?返老还童并不是单纯的鹤发童颜,更不是让我们成年人的身体重新缩回到婴儿的襁褓中;而是让我们的心能够回归到婴儿的状态——回归纯净无染的本源,活出无忧无虑的本真。
苏轼诗曰: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真正的禅,就是一颗无挂无碍的心——没有快乐的理由,而自然快乐;没有欢喜的感觉,而自然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