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

标签:
民间国学身心合一文化 |
分类: 民间国学堂 |
“怨无大小,生于所爱”,明明是爱,为何又会生出怨来?说好了要用一生来爱你,为何又会中途放弃?那些草长莺飞的年月,为何总被雨打风吹去?“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一个人的初心总是最美好的,哪个人最初恋爱的时候,是为了最后的分手呢?哪个人不希望自己的家庭和睦、婚姻幸福呢?我相信,世上没有一个人,因为想要离婚而结婚;世间也没有一位女子,因为想要痛苦而嫁人。如此简单粗俗的生活常理,只是为了表达一份心灵最初的美好——最初,我们心中只有爱;最初,我们都是为了爱。
只是,明明是爱,为何又会生出怨来?因为,我们在原本单纯的“爱”里,注入了太多的期待。因为期待落空,“怨”便接踵而来。
我们都有一个统一的口号——我是为了你好!
明明是自己的需要,我们却偏偏要说:我是为了你好。当一个人对着大山喊“我爱你”,大山对此人的回应也只能是“我爱你”;而当一个人对着大山喊“我恨你”,大山对此人的回应也只能是“我恨你”。爱也好,恨也好,与大山何干?都是自己心灵的外现而已。
世界就是一面镜子,每个人在镜子里无论看到什么,其实都是自己的影子。《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个人从来没有付出,怎么可能会有回报?付出宽容,得到的就是理解;付出智慧,得到的就是自在;付出爱心,得到的就是心灵的温暖;付出辛劳,得到的就是生活的温饱;付出贪婪,得到的就是灵魂的贫瘠。一个人为什么会穷的只剩下钱?因为内心的贪婪吞噬了所有心灵的美好。
心,是一切的承载。心学宗师王阳明先生有一种既被人赞赏,又被人诟病的人生论调:“天下无心外之物”。世间万物都在自己心内,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一个人心灵空间的大小,也就决定了一个人生命舞台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