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俞伯牙遇见钟子期

标签:
佛学身心合一原创健康 |
分类: 身心合一 |
天下无病:一场养生文化的大革命(7)
●据《六祖坛经》记载,玄觉禅师见到六祖的时候,“绕师三匝,振锡而立”,绕着六祖大师转了三圈,然后把锡杖往地上一振,立而不跪。六祖一看此人来者不善,定非常人。六祖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来的也是一个悟道之人,便故意用言语激他说:你一个出家人怎么可以这么傲慢?一点佛门的规矩都不懂,言外之意就是见了祖师怎么可以不磕头跪拜?只见玄觉禅师很从容的回答道:人世间最大的事莫过于生死,而生死是人类最无可避免的瞬间都可能发生的事,我要解决生死大事还来不及,哪里有时间跪拜呢?六祖大师一听此话也有一番道理,但是还没有触及根本,于是进一步点醒他说:既然生死之事如此重大,又如此的令人苦恼,那你为什么不去寻找一个从来都没有生死的地方?这样就不需要为随时皆可能发生的死亡而忧心,也不需要急于寻求了脱生死的方法啦。其实玄觉禅师在见到六祖之前就已经悟道了,只是没有得到过明师的认证。此时玄觉禅师听六祖如此一说,心中顿时明亮了起来,好似俞伯牙遇到了钟子期,终于遇到了知心人。他知道坐在自己面前的这位就是自己要寻访的真正的明师,于是也就不再兜圈子,而是直接把自己所领悟到的道的真谛表达出来:真正的道的本体是不生不灭的空性,因为空性不生不灭,从来没有生过,也永远不会灭,因此生死之事根本不需要了脱,既然不需要了脱,自然也就无所谓快慢了。六祖大师一听就明白,眼前站的这位虽然有点傲慢,但也不失道的本体,于是也就认可他的悟境:不错不错,本性就是如此。
玄觉得到六祖的认证后,便规规矩矩的向六祖顶礼跪拜,然后起身就打算回去。六祖大师便对他说:你回去的也太快了吧?此时玄觉禅师还处在空性的本体状态当中,于是随口答道:空性从来就没有动过,哪来的快慢之分呢?六祖大师一看此人句句不离本体,也便接茬反问道:既然空性从来没有动过,那又是谁了解它这一点呢?玄觉禅师不假思索的回答说:空性是不需要任何人了解的,如果你认为你了解了空性,那也只是你自己的分别意识罢了。六祖听玄觉如此一说不禁对他大家赞赏:你确实已经悟透空性不生不灭如如不动的真意了。玄觉禅师此时内心非常的清明,不被别人赞赏的话语所动,而是很清醒的说道:空性原本就是不生不灭如如不动的,哪有什么迷悟可言?又哪有什么真意需要被了解的呢?六祖一看此人脚跟很稳,心一直没离开过本体状态,心中很是欣赏,口中也自然回应道:空性的真意是无法用意识来了解,那我们又如何能了解到空性的存在呢?玄觉禅师回答道:空性的存在是自然的现象,不管你是否认识到空性,对于空性来说都毫无意义,所以即使你认识到空性的存在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这是每个人原本都具足的状态。六祖大师一听非常赞叹,玄觉禅师不仅悟透了道的本体,而且内心已经归于平常,不以悟道为意,这样才算悟的彻底。于是高兴的对玄觉说:你今晚就不要走了,就留在我这里住一宿吧。因此后人就把玄觉禅师称为一宿觉。
玄觉禅师能得到六祖大师的印证并为六祖大师所赞赏,可见他对道的真谛已经领悟的相当透彻,我们说“知道、悟道”是养生的根本,玄觉禅师可谓达到了养生的根本,可是我们从他的寿命来看,玄觉禅师只活了四十八岁,根本不符合我们所想往的健康长寿的养生目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摩尼佛光说法就四十九年,而玄觉禅师总共活了还不到四十九岁,他是达到了养生的根本,但他并没有体现出肉身的长寿。所以这就涉及到养生的另一层含义,有关生命的高度与长度。生命不能只有长度没有高度,只有数量没有质量。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未完待续)
(开启幸福之旅:身心合一8月草原行活动正在报名中,具体日期为8月15日—21日。本期体验营仅招收10名学员,详情请参看博文“开启幸福之旅•身心合一8月草原行”。如果暂时没时间前来参加面授培训,也可以先参加远程教学,详情请参看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