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救援队发微 博粉丝八万

(2015-04-14 14:57:04)
标签:

杂谈

救援队发微 <wbr>博粉丝八万

(2010年媒体报道)

玉树地震期间,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工作人员正在救护伤员 摄/记者吴海浪

 

海地地震受启发 私下开通微博客 玉树地震大练兵 成媒体重要信源——

救援队发微 博粉丝八万

“4月15日凌晨零时05分,救援队在结古镇民族宾馆附近救出2人!”“4月15日,国家救援队在西北牛宾馆救出4名幸存者!”“4月16日13时50分,民族宾馆被埋的13岁藏族女孩儿被救援队从废墟下救出!”……

这是在青海玉树地震中,中国国际救援队发布在微型博客上的消息,虽然简短,但及时、准确,让更多的人能够在第一时间见证玉树地震灾区的生命奇迹。

从2月27日晚10时26分在新浪发布第一条微博开始,至今天上午11时,中国国际救援队在新浪和搜狐已经发布微博近1000条,拥有近8万名“粉丝”。

昨天,记者从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了解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 “织围脖”(对发布微博的形象比喻)的幕后故事。

官方微博 初为私下建

记者从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了解到,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微博是该中心工作人员在海地地震后私下建立的。

在海地地震中,首条灾区信息是用微博发出的。这一新兴网络信息平台立即引起了该中心工作人员的关注。“作为国家级救援队,我们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微博,就可以在灾害发生时及时传递救援信息。”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徐勇告诉记者,受海地地震时国外微博发挥重要作用的启发,几位青年工作人员私下在网上建立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微博,得到了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司长、中国国际救援队发言人黄建发的大力支持。

玉树地震 微博始发威

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人员伤亡严重。地震发生的当天,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信息保障组在黄建发和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决定使用微博作为展现救援工作的信息平台。

当天上午 11时,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通过微博率先发布了中国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飞赴玉树、中国国际救援队待命的消息,立即成为媒体和网友关注的焦点。

中国国际救援队微博发回的灾区现场的第一个消息,是救援

队在当晚8时30分抵达玉

树机场。当时,玉树机场手机信号全无,宁宝坤用海事卫星发回消息,一直在北京值班的白玉和徐勇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布。

4月15日中午,在西北牛宾馆,中国国际救援队救出了4个人,王海鹰、宁宝坤及时告诉了后方,后方在2分钟内完成发布。

4月16日下午1时50分,救援队在民族宾馆营救13岁藏族女孩时,宁宝坤在现场用彩信发回救援信息;在救出女孩的关键时刻,王海鹰立即给予报道,白玉及时地进行了网络发布。

用微博传递玉树地震灾区救援信息,成为这次地震救援工作中的一个亮点,得到了中国地震局等上级单位和众多网友的认可。

主要负责这项工作的宁宝坤、王海鹰、白玉和徐勇4人因此还在单位有了一个新的称号——“宝玉英勇”组合。

救援队微博 成媒体重要信息源

由于不间断发布在废墟中发现生命迹象和人员被救出的消息,中国国际救援队微博也成为媒体获取采访素材的重要信息源。

在玉树地震灾区采访时,本报记者就曾多次接到后方编辑通过短信传来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救援信息,得以在第一时间赶赴救援现场开展采访报道工作。“我当时有自己的个人微博,能够第一时间看到中国国际救援队微博更新的最新消息,及时告诉前方记者供他们参考。”本报玉树地震报道组后方编辑在回忆当时的地震报道工作时,也谈到了救援队微博对采访报道的有效帮助。

目前中国国际救援队微博仍在运行。据工作人员介绍,考虑到微博在处置突发事件时的巨大威力,他们还会认真维护中国国际救援队微博,使其成为闲时宣传防震减灾知识、震时传递救援工作信息的最便捷的平台。

专家说法

政府“织围脖”赢得公众信赖

云南大学新闻系教授郑思礼认为,如今,微博是最为短平快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而政府部门掌握着重要的稀缺信息,如果二者能有效地整合起来,官方微博将成为最受欢迎的传播工具。

“这是一种缓解社会压力的政府和公众之间很好地沟通、交流的方式。”郑思礼认为,政府开微博应该要逐渐赢得公众的信赖,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不能仅仅是官方对政策或事件的一种宣传,要允许批评意见的表达,否则难免会流产。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授沈浩认为,虽然目前政府部门兴起“织围脖”的热潮,但这并不代表微博会取代传统媒体成为政府信息发布的主要渠道。

“其实关于微博,政府主要关注的是它形成的舆论。”他说,政府部门也越来越关注微博舆论,所以它们才会都参与进来,这是一个好现象。

……

本版文/记者王南 实习生张靓 制图/刘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