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春到北川 (二)

(2012-05-25 11:46:34)
标签:

转载

分类: 领导关怀
原文地址:春到北川 (二)作者:安平胡同

 

 

(二)北川的遗址保护

 

绵阳市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县级机构,负责老县城遗址保护、纪念馆建设,以及唐家山堰塞湖的治理。这三件事都是大事。

这三件事具体的执行者虽然是绵阳市政府,可是每件都得到四川省和中央、国务院以及各部委的关心和支持。从经费投入到方案设计制定,都是在举全国之力。陪我看老县城的有一位是“老县城保护指挥部”的纪委书记赵凯生。

为了重建一个新北川,20085月地震后,政府决定北川县城搬离旧址,老北川县城作为地震遗址加以保护。

200912月,四川文化厅、地震局、文物局批复了同济大学编制的《北川地震纪念馆与地震遗址保护地总体规划》和《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保护规划》,20105月,四川省发改委批复了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前已经完成了北川老县城周边山体治理,河道应急治理工程,修建了魏家沟一号坝等26座拦沙坝,安装了防护网,使地震遗址基本处于安全的环境中。实施了道路修复、防洪堤路坝结合、中央祭奠园、震损交通工具展示区、魏家沟接待管理用房等辅助设施。按照同济大学的设计,实施了1415幢震损建筑应急防护加固工程。根据现状,制定了沙坝断层遗址保护方案,划定了断层遗址保护范围,采取了初步的保护措施。

在现场,我看到老县城现在初步保护起来了。一些危房做了支撑和加固,四周拉起了围网。在一处掩埋遗体的地方设置了悼念的场地,就是“中央祭奠园”。震前这里是一处约8900多平米的建筑基坑,震后这里乱石散落,周边都是倒塌的废墟。将这里设为祭奠平台,既可以看到四周的地震遗迹,又可以默哀寄托哀思。这块场地的背后是景观山,地震时大量的滑坡滚石,把一座学校掩埋了,只剩下一杆红旗杆。

旧城遗址分为两部分,旧城的老县城和旧城的新县城,中间以一条河流分开,老城和新城都做了保护,在新城的一处空地,修建了栈道和平台,便于考察、观看。一些遗址的旁边,修建了朴素简单的平台,桌凳,提供给祭祀的群众使用。废墟旁,还立着黑白的标牌,上面记录着这里当时遇难的人员名单和遗像。

在废墟旁边,还设置了一些标语,如“牢记灾难、忘掉悲伤、振奋精神、面向未来”,“以爱心抚平地震创伤,用双手重建美好家园”。“知恩图报,展示羌族儿女博大胸襟”等等。在地震中,北川死亡和失踪2万多人,其中一万多是羌族。

为了营造安全整洁、庄重肃穆的环境,老北川县城现在实行“限时、限量、预约进入”的方式,社会公众要换乘专用车辆才能前往地震遗址,在擂鼓镇建立了接待中心和北川地震科教厅,全面介绍震前北川、灾情灾害、灾难成因、防灾知识等等。今年的2月,北川老县城遗址区取得了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证书。

从唐家山堰塞湖泻下的水形成河流,从县城中间穿过。地震后由于河床抬高了,河水改道,将废墟浸泡了一部分,县城边上的公路隧道成为河水的一处出水口。通往县城的公路桥在地震中断了好几处,已经不能用,也成为遗址保护的一部分。在遗址保护计划中,准备将河床改道,不从县城中间穿过,直接在保护区城外流走。

还有个问题是,旧城里边有几个村子的农民要经常穿城而过,这样对于废墟保护,或者对于农民生产生活来讲很不适宜,也准备另行开辟一条道路,供行人行走,而把废墟保护区域完全控制起来,既能够提高废墟保护的管理水平,也照顾到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

到现在,说起唐家山堰塞湖时,当地的干部还有些懊悔,说如果留住那一盆儿水,现在是多好的一份财富啊。但只是惋惜而已,实际上,当时情况危急,都知道要以人民生命安危为第一要务,必须降低风险,确保安全。

遗址保护,是个很大的课题。要认真细致周全地考虑。

遗址保护实际上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是老县城废墟的保护。

老县城的保护,也有几层含义。首先是精神层面的,这是一份自然灾害破坏的真实记录,会提供一个祭奠和思念逝去亲人的场所,会让后辈记住自然灾害的严重性,会提醒大家时刻要记住居安思危、防患未然这句话,会教育大家思考,在自然面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等等。

第二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老县城各种建筑物在地震破坏时的不同表现, 提供了在抗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难得的研究对象。比如,同样的工程结构、一起施工、彼此挨着的两座楼,一座破坏严重,而另一座破坏轻微;比如,同样位置上的建筑物,一个一层全部坐没了,另一个的一层还在;有的一楼大开间仅有柱子支撑,和二楼衔接部分断裂,有的一楼虽然也大开间,但挨着柱子有剪力墙的,就没事;又如,有的楼塌的一塌糊涂,仔细看,也有圈梁、钢筋,说明断层正从此穿过,多结实也没用。

在废墟中,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建筑物,在地震后受到的破坏程度不同,可以用来做对比,研究其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对于抗震结构设计、施工,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老县城各种典型的例子很多,所以非常有研究价值。

二是地震遗迹的自然遗产保护。这个方面要做好综合规划,应该确定建设国家级的地震地质公园的目标设想。

这次地震的微观震中虽然在汶川,但是破裂长度近三百公里。极震区不仅有汶川、还有北川、德阳的汉旺镇、青川等一条线。这里是龙门山的中段,断裂带活动之大,垂直差最大的有9米之多,方圆相当大的面积内,山岳异形、河流改道、堰塞成湖、滑坡成片,使得地形地貌有很大的变化。典型的例子是在一些角度看山,可地震前的变化非常大,有的接近了,有的疏远了。而这些地震后改变的地质地貌现象,形成了不可多得的地震地质景观。因此,应该结合发达国家和我国自己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经验,把这里开辟为国家级的地震地质公园。

其实并不复杂。只是要做好设计,分布实施。

在附近的山上修一些山道、在合适的地点在修上山的步行道或者栈道,通向一些合适的观景点,设置观景平台。在观景台上写好说明和标牌,告诉游客眼前的景色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原因,最好有地震前后的对比。既有观赏性,又普及科学知识。这方面的建议,我已经和四川、绵阳、北川的同志谈起过。去年北川县长经大忠(现在是绵阳市副市长)找过我,当时他去北京参加一个国际旅游论坛,要去介绍北川打造新的旅游区的设想。我们讨论了这个问题,他很重视,

 其实,北川老城往山里走不远,就有一条沿着唐家山堰塞湖环湖的道路,是当时为了施工和救灾修起来的。可以把这条路整治完善,设计好,分步来。

陆桂全局长告诉我,经县长回来后和大家还真讨论了在北京我们说的这些问题,也开始构思和修建一些观景点。比如,他指着从公路刚要进入北川老县城的“三道拐”处,已经修建起了一座羌族碉楼,他说,那就是经市长回来后修的,站在上边可以俯瞰北川老县城的全貌。

 [转载]春到北川 <wbr>(二)            典型的建筑物破坏之一,一楼二楼的结合部分受力

          较大。

 

[转载]春到北川 <wbr>(二)           老县城的地震遗址保护起来,安装围栏,还有一些标语。

 

[转载]春到北川 <wbr>(二)           北川的中央祭奠园

 

[转载]春到北川 <wbr>(二)           进入遗址保护的主要区域和中央祭奠园

 

[转载]春到北川 <wbr>(二)          两幢相邻的设计、结构、施工完全一样的楼房,地震

         后完全不一样,是断层穿过,还是地基问题,还是其他

         原因,有待研究。

 

[转载]春到北川 <wbr>(二)           遗址建筑的支撑保护

 

[转载]春到北川 <wbr>(二)          在遗址旁边为地震中罹难人员竖立的纪念牌

 

[转载]春到北川 <wbr>(二)          亲人,你听得到我的呼唤吗?

 

[转载]春到北川 <wbr>(二)          地表的错层痕迹

 

[转载]春到北川 <wbr>(二)          连接北川老县城和公路的桥梁已经损毁,现在涵洞成为

          唐家山堰塞湖的一处出水口。

 

 

                                      2012年4月7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