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在莫霍洛维奇的办公室

(2011-10-08 17:24:25)
标签:

转载

分类: 重要常识

  

       在莫霍洛维奇的办公室

 

 

莫霍洛维奇,这个名字在地球科学研究领域里无人不知。这位大师级人物的一个重大发现,成为了地球结构研究的重要基础和依据。现在都知道地球的结构是分层的,其中地壳与地幔存在着界面,就是莫霍洛维奇发现的。

今年8月,我走进了大师的办公室。

岁月已过百年。办公室竟然还保留着百年之前的样子,

在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的地球科学系,大师的办公室在一个角落里,楼道里的书架上摆满了历年的地震记录报告和图纸,就和一位平常的教授一样,主人似乎还在工作状态中。

莫霍洛维奇曾经做过萨格勒布大学的校长。

莫大师的工作室里摆满他使用过的东西。写字台和桌面上的东西,如打字机、显微镜,钟表,照相机,都按照他生前习惯摆放的位置放着。这里成为一个小小博物馆,由地球系管理。他在气象学方面和地震学方面尽管有许多的成果,这里着重展示的,却不是他成果的汇集和罗列,而是他丰富的遗物、手稿、信札以及许多带有大师痕迹的物品,仿佛大师音容笑貌依旧在。同时,还展示了一些纪念品,特别是历年推出的各种珍贵的纪念邮品。

这样的展示方式很亲近,但是参观的人数不能太多。在工作室里可以实地感受大师的工作环境和气氛,房子很小,估计也就十平米那么大,堆满了各种仪器和物件。墙上挂着一些图件和说明。

系主任送给我一本1909年由莫氏负责编纂的地震目录的影印件。一本百年的科学数据记录,有很好的纪念意义。

工作室的旁边,是地震仪的摆房。学校专门保存并修复了大型维歇尔式地震仪,这种机械放大式的、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大型地震仪,在全世界已经没有几台,在我国的南京有一台,很珍贵。

莫霍洛维奇(Mohorovicic, Andrija 1857.1.23-1936.12.18),是著名的克罗地亚地球物理学家。他生于克罗地亚伊斯特拉半岛的沃洛斯克,他的父亲是造船厂木工。

莫霍洛维奇精通多门外语。1875年入捷克布拉格大学学习,获数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在布拉格大学时,他在物理学家和哲学家E·马赫的指导下,同时在数学系和物理系两个系学习。毕业后在一所中学教了几年书,后来应聘到里耶卡附近的巴卡尔皇家航海学院,教气象学和海洋学,并在1877年建立了气象观测站。

1887年时,创立了巴尔卡气象台。

1891年任萨格勒布海洋技术学院教授,并继续进行自己的研究。

1892年任萨格勒布气象台台长。

1898年当选为南斯拉夫科学院院士。

莫霍洛维奇1900年筹建的萨格拉布气象台,成为当时全克罗地亚和斯拉沃尼亚的气象中心。此时,他又转向地震学方面的研究,地震学方面的成就成为他为世界作出的最主要的贡献。

早在1908年,莫霍洛维奇就为萨格勒布气象观测台配置了灵敏的新式地震记录仪器,使它成为欧洲最先进的观测台之一。

莫霍洛维奇在研究1909年巴尔干半岛的地震时发现,某些地震波到达观测站比预计的快,还发现地下一定深度内地震波的传播是不连续的,这表明存在着一个间断面。在该界面附近,纵波的速度从7.0km/s左右突然增加到8.1km/s左右;横波的速度也从4.2km/s突然增至4.4km/s。他并且确定此现象为全球性的。这个界面出现的深度在大陆之下平均为33km,在大洋之下平均为7km,平均深度为17km。根据分析,1910年莫霍洛维奇提出地球有内外层之分。他指的内外层就是我们所说的地幔和地壳。这一发现,后来被同行定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并用他的姓氏命名这一不连续面,即“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以表示对他的敬重和怀念。

   在莫霍面上,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增加明显,弹性和密度随深度逐渐增加,地幔物质的密度、硬度大于地壳。莫霍面以上,物质平均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似,密度约2.9×10^3kg/m^3;莫霍面以下,平均化学组成与橄榄岩相近,密度约3.13.3×10^3kg/m^3。莫霍面的温度为400-1000/

 通过莫霍面向下,地震纵波和横波速度都突然增加,直到古登堡面(即地幔与地核的界面),横波突然完全消失。

    20世纪60年代曾试图在海底选定某些地点向下钻探5000米左右,以期达到莫霍面,从而直接研究地幔的性质。这一计划就以这位地球科学家的姓名命名为莫霍尔(Mohole)计划.

 他本人发表过一些很有影响的论文,主要有《1909108(巴尔干)地震》(德文)(1910),这篇文章成为发现莫霍面的基础性文章;《震源附近地震波初波走时的折射》(法文)(1894)等等。从18881926年他共撰写了21篇气象和地震学方面的论文,均发表于萨格勒布大学的校刊上。

后来,他致力于强震的研究,如对地震作用土地质、建筑、桥梁等等方面的影响,他曾提出修建抗震建筑物,可惜由于经费拮据,他的这一设想未得付诸实施。他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周密细致、治学非常严谨。

 莫霍洛维奇是一位踏踏实实做学问的教授。尽管发表的论文数量不多,而且是在自己的学报上;尽管最重要的论文的题目朴素至极,但他的学术贡献,确受到了科学界普遍的敬仰和尊重。百年来,在地球分层结构的分析基础上,地球科学取得了多少显著的进展!所以,莫霍面的发现之对于地球科学研究,是不亚于电灯、蒸汽机之对于人类社会的贡献的。

 莫霍洛维奇也是克罗地亚人的骄傲。在和萨格勒布大学的同行座谈时,他们多次提到这位德高望重的校长,并引以为荣。他们细心地维护与保留大师的遗物和留存,历经百年而新鲜如昨。是啊,大师的工作室,就是一个小小的独具特色的博物馆,一个温馨的、充满科学环境气氛的、触手可及大师痕迹的地方。

 这里是地学研究人员们有机会时一定要来看看的地方。

                [转载]在莫霍洛维奇的办公室       位于萨格勒布大学地球科学系门前的莫霍洛维奇铜像。

 

[转载]在莫霍洛维奇的办公室          莫霍洛维奇教授的办公桌和桌上的物品。

            这是百年前的样子,如今新鲜如昨。

 

[转载]在莫霍洛维奇的办公室          大型维歇尔式地震仪。

 

[转载]在莫霍洛维奇的办公室          莫霍洛维奇百年前的运算草稿。

 

 

 

               105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