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代人中,有极少数在其努力的专业领域之同仁中执牛耳者。他们远远超越了同仁:他们不仅更富于想象力而且更积极活跃、口才过人;他们不仅更具批判性而且更富于创造力;他们不仅更激情振奋而且更勇于创新。他们的著作极大地丰富了其学科领域并大大强化了其意义和影响。他们毫不勉强且当之无愧拥有卓越的地位并受人尊敬。
在我们时代,莫诺·卡佩莱蒂(Mauro
Cappelletti)教授在比较民事诉讼法、比较证据法和比较宪法领域是便是这样的极少数者之一。他师从可谓声名显赫的诉讼法学家皮耶罗·卡拉曼德雷伊(Piero
Calamandrei)。他曾任佛罗伦萨大学法学教授,在此创建了比较法研究所并担任主任,后来成为位于意大利菲耶索莱(Fiesole)
的欧洲大学(European University
Institute)法学教授,曾任法律系主任。自1970年,他担任位于加州的斯坦福大学法学教授。他曾经是几所大学的访问教授,包括哈佛、伯克利,现为剑桥古德哈特(Goodhart)法律科学访问教授。他曾在全世界众多国家的许多大学和其他教育机构作过演讲,精力过人,激情澎湃。
三十多年以来,莫诺·卡佩莱蒂在司法程序的主流方向、尤其是民事诉讼法和宪法的比较法研究方面不断地推出令人瞩目的杰出研究。他已撰写了二十余部著作,在不同国家的许多期刊和法律评论上发表了大量专论、论文、演讲稿和其他不定期研究报告。他是《接近司法》(Access
to
Justice)重大项目的主要发起人和负责人,项目成果已出版了四卷,他担任主编,项目还产生了另一本出版物《接近司法与福利国家》,亦由其主编。他是重大的时事性项目“通过法律的一体化:欧洲和美国联邦的经验”的核心和负责人,项目成果推出了六卷,他系联合主编之一并撰写了部分内容。
因为这样的经历记录,莫诺·卡佩莱蒂在世界诸多地区获得广泛承认并令人钦佩便毫不出人意料,相反却是名至实归。他系英国科学院通信院士(Corresponding
Member),并在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和其他国家享有类似荣誉。他接受了许多荣誉学位和奖项。他曾任国际法律科学协会(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Legal
Science)主席,现任国际诉讼法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rocedual
Law)主席。
我想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莫诺·卡佩莱蒂已上升而占据着引领风骚之地位,他可谓司法程序一般领域、特别是比较诉讼法领域中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也许他就是最卓越者。他远远超越了世界其他比较诉讼法学者。他天赋过人,是一位比较语言学学者,一位天才般的语言学家,能像对其母语那样熟练地运用数种语言。他精通英语,可流畅自如地以英文写作,凭其天赋,他以清晰明了的思维、迷人恰当的表达阐述其博大精深、引人入胜的思想。本作品中的研究提供了他这方面能力的充分证据。这些研究也证明了其毫不掩饰的满腔热情,这是一种他拥有的真诚,在有关司法程序的研究中,正如一般而言在思想领域,这种热情应当没有边界,既无地理界标也跨越国家界线还超越政治羁绊。
作者与出版商合作愉快,推出莫诺·卡佩莱蒂九项研究的编辑文集。这些研究在1970年至1988年间不同时期发表于各国的一些期刊上。单独而言,它们不太容易被发现和找到。它们合而为一的出版将赋予其全新且持久的生命力,并大大提升其影响和重要性。尽管这些研究的标题可能暗示了其涉及不同的主题,但事实上它们构成一个综合的整体,是一项有关司法程序研究的有机汇编,因此这一点便尤其如此。它们并非程序法不同论题的松散汇集,恰恰相反,它们实质上是司法程序中一些基础性和专题性问题的统一而逻辑的和谐整体。
这些研究由莫诺·卡佩莱蒂精选,涉及司法程序中四大系列问题,即法官的角色和责任,司法审查,通过法院的一体化以及社会正义。这些系列的每一论题,当然皆独立成篇,且考察充分分析全面,但正如本人所言,既然它们从比较法框架提出了司法、诉讼程序中共同且复杂的问题,因此它们也相互补充。不论分而读之抑或一气呵成,没有人不会为这些见解深刻、力透纸背的研究所吸引和打动,这些研究渗透了作者如此渊博的学识、深刻的洞察力、超凡的智慧、高度的敏锐性以及澎湃的激情。在这些研究中,莫诺·卡佩莱蒂不仅在诉讼法领域,而且在整个法学领域,皆大大提升了比较法研究的旨趣和重要性。
依据本人的判断,这一著作,标志着一项极其重要的学术事件,它可谓第一部对司法程序进行综合研究的英文专著。全球范围内关注比较法的法律人和诉讼法学者以及其他领域的学者将成为本书的读者,跨越一切语言、法律制度和社会秩序的界限。我真诚地推荐该书,因为没有人翻开它而不益。
杰克·雅各布(JACK JACOB)
1988年11月于伦敦
http://www.fyfz.cn/blog/justice/200552673314.jpg
[意]卡佩莱蒂:《比较法视野中的司法程序》,徐昕、王奕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