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燕:北理法学院毕业典礼致词(2012.6.18)
(2012-06-19 14:03:45)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师兄师姐,亲爱的师弟师妹以及全体毕业生们:
大家下午好!
作为毕业生的代表,今天在这庄严的毕业典礼上,代表全体毕业生在此发言,我深感荣幸。首先,我代表全体同学向学院的各位老师说声:您们辛苦了!向朝夕相处的兄弟姐妹道声:继续努力!
2008年9月,08级本科生入校的时候北京奥运会刚刚结束,2012年6月即将离校之际,伦敦奥运会已经进入了倒计时;2010年6月,我们本科毕业之前,大家在通宵熬夜看世界杯,2012年6月,我们伴随着欧洲杯的比赛开始默念离校的日子。时间呀,就这样以四年、两年的跨度前进着。不管你是爱北理还是怨北理,我坚信北理都将会是我们一生的回忆,因为我们把太多的回忆留在了这个叫做北理工的地方了。第一次住校过集体生活、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银行卡开始支配自己的“小金库”、第一次不和父母在一起过生日、第一次在考试之前没有人强制你做如雪花一样多的试卷、第一次同时去准备几门考试、第一次“裸着”奔赴四六级的考场、第一次写简历、第一次参加面试...留在这里的太多太多了,抹不掉,挥之不去。
2012年6月18日,距离本科生毕业离校还有4天,研究生还有16天。也许即将本科毕业的学弟学妹们并没有那么的悲伤,因为你们之中的很多人都还会继续读研,这就使我回想起了两年前的自己,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毕业”这个词对我而言并不是一个结束,因为我知道自己还会在北理再呆上两年,而且还有11名本科的同学也将继续留在这里读研,出人意料的是没想到两年的时光过的竟是如此之快,那年,未来遥远得没有形状,我们单纯得没有烦恼,可是两年后,有人结婚了,有人出国定居了,有人从此杳无音讯失去了联络。
真后悔,两年前的自己情商竟是如此之低,不懂得且行且珍惜!如今,又是一个毕业季,2010级的法律硕士班,除了沈宏彬一名同学,将去中国政法大学继续深造,读取博士学位外,其余的21名同学都将彻底告别校园生活,所以,这一天,是我们最后一次毕业。大学:真的不想说再见,但是,2012年盛夏的这一天,我们真的,真的,要毕业了...
如果你像我一样静静的拿出纸和笔,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你会发现当一张日记纸已经被黑色签字笔写满的时候,上面的文字都是六年来你和你的北理生活。
六年,六年的时光可以改变很多人和事儿,六年前的六月我们走出高考的考场;六年前的九月我们欣喜的拿着北京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带着自信、荣耀和对未来的幻想,踏进了北理的校园;那时的我们是这个学校里最新鲜的血液,得到的是学长和学姐的关心,后来渐渐的发现,我们靠黄了东园西园餐厅、靠黄了韩料、靠没了红楼;但是,六年里,学校为我们建了新体育馆、为我们成立了北理工法学院、为22名同学开设了法律硕士专业。我们听了六年的毕业歌,那歌声,熟悉而陌生,熟悉的是旋律,陌生的是与我无关,但这一次,我们确定,它是为我们而奏。六年,习惯了这里的一切,习惯真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让我们久而久之不懂得珍惜。
习惯了卧谈和晚睡
习惯了睡到最后一刻起床
习惯了提着早餐去上课
习惯了八点的课永远在纠结,是上啊还是不上啊,是不上啊还是不上啊...结果,宿舍睡成一片...
习惯了面对认真批改作业的各科老师,我们很多时候都只能拿出一个版本去应付
习惯了只在临考之前做个“拼命三郎”
习惯了央求老师给我们划些重点,即使老师有言在先“今年考试不划重点”,也会向小孩子耍赖皮一样跟老师讨价还价“那把非重点给我们划了吧”
习惯了“上网不涉密 涉密不上网”
习惯了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开始讨论近期的水饺西施、红楼秘事的“八卦热门”
习惯了谩骂楼下大妈的不解风情
习惯了欣赏宿舍楼下几只小猫的慵懒睡姿
习惯了穿着拖鞋 踩着铃声奔赴浴室
习惯了“同学您好,小南门有您的快递,请速来取”
习惯了那些风雨兼程,无怨无悔坚持给我们送外卖的男人们
习惯了上课蜗居宿舍,下课风趣活泼...
习惯了我们已经熟悉了的一切
习惯把理工大学的一切当成习惯
就如很多人说的一样,习惯就是一种爱
新的环境中,再也没有人会向恩师一样对我们这样宽容;再也没有人会把交作业的截止时间一延再延;再也没有宿舍大妈会纵容我们无数次的晚归;再也没有室友会耐心的倾听我们的忧伤烦恼;再也没有几个人用同样的钥匙、打开同一扇门,如今我们几个人只能用同样的目光、跟空荡的寝室说再见。从今以后我们也再也不用逃课了,因为没有课可以逃了...
离开北理,我们才知道,再也找不到每月只交10元钱就能用互联网的地方;再也没有哪家餐厅一两米饭只要2毛2分钱;再也没有哪个房东每年只收一次房租,而且还低的抵不过水电费。只有北理工这个“傻帽儿”才愿意和我们签这种显失公平的合同,而且一签就是四年、六年、十年,也从来不用担心它会主张撤销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