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雷:法律无情人有情——评《天下无贼》

(2012-04-06 23:41:25)
标签:

影像

司法

天下无贼

人性

法律

杂谈

分类: 随笔

 

张雷:法律无情人有情——评《天下无贼》

 

法律无情人有情
          ——评《天下无贼》


张  

【片    名】:天下无贼
【原    著】:赵本夫
【导    演】:冯小刚
【主    演】:刘德华,刘若英,葛优,李冰冰,王宝强,杜汶泽
【出    品】: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
              寰亚电影有限公司,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
【出产地区】:中国大陆
【首    映】:2004年12月18日


 


    冯小刚的电影,更多的是诙谐和幽默,大胆的夸张中反映出世间百态,所以我很喜欢看他的电影。《天下无贼》也一样,令人愉悦而轻松。尽管其中不乏反讽或调侃,我却在看完后有种莫名的感动,在笑声中想流泪。当然,电影有它的亮点和瑕疵,但此处我无意于批评或褒扬,却感动于故事的情节,无奈而凄美。

    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王薄和王丽是一对恋人,也是最好的盗窃拍档,在骗得一辆宝马后,驱车驶上高原。也许曾经他们志同道合,刻骨铭心,但在美丽的青藏高原上,王丽的心境已然不同。她厌倦了作贼的生活,要决断往的生涯,因为她已经怀孕,为了孩子不带着罪孽来到这个世界,她开始憧憬美丽而安宁的未来,希望为孩子积德行善。她的转变与王薄固守旧业的筹划截然相反,王薄的不知情导致了两人之间的冲突。她在离开王薄后短暂的时间里,认识了傻根——一个深信天下无贼的半大孩子,并被傻根那种对人毫无戒备的天真深深打动。此后,他们与傻根乘上了同一列车,这似乎给了她期待的改恶从善的机会。王薄在知道王丽怀孕后,沉默良久,他知道自己“不配做一个父亲”,于是他开始改变,愿意成全傻根的梦,为了他的孩子,也为了爱人。曾经的盗贼成了天使,他们开始保护傻根,圆他一个天下无贼的梦。傻根可以深信“天下无贼”,但世界绝非美好宁静,两个改恶从善的人要保护傻根,就必须应付车上以黎叔为首的盗窃团伙,而这些人正对傻根六万元钱虎视眈眈。警察在故事中引退,叙述者给了我们另外的结局,为了傻根“天下无贼”的梦想,王薄惨死在贼王黎叔的铁钩下,王丽则必须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将来的痛苦之中生活。

    故事中傻根的单纯憨厚,葛优的经典语言,范伟所扮演的笨拙劫匪,都给观众带来很多笑声,当然这是冯式幽默的继续。但透过笑声,我们会发现故事中爱情和亲情的凄美与感人,人生世事的无奈与凄凉。我们也会看到道德与法律的冲撞,在人性的嬗变中,法律是个多么必须也多么无奈的选择。


    王薄和王丽原本是对盗窃乐此不疲的惯偷,但他们却在高原上转而向善。王丽在佛寺的祈祷是那样虔诚。我们相信爱情及腹中生命的感召,相信母性的无私和伟大,因此相信她的转变是发于内心。王薄也一样,虽然他的转变并非自觉情愿,毕竟他可以在寺院里潇洒而肆无忌惮地偷手机,他可以把从对手那里夺回的傻根的钱据为己有而心安理得,但当得知王丽的真实意图后,他开始愿意保护傻根,为了他的孩子和爱人直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许那种善念只是其内心一缕光亮的复燃。的确,人性是复杂的,我们不能用善与恶来概括人的全部,而善与恶的分野也许真的就在一念之间。人性中善的光芒是永恒的,值得我们永远追求,无论你曾经作过什么,你都可以变得善良。我们会为这种善良而感动,也会为王薄的死而悲伤,王丽曾在佛前祈祷,佛的意旨不会拒绝她向善的执着和虔诚。

    但现实终归是现实。故事中王薄的话似乎反映了最现实的问题,贼终归是贼,做了贼就别想再做好人。我们不能说他冥顽不化,他后来也确实为了傻根的梦想而赔上自己的性命,但他的话却道出了更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做了贼的终究已然是贼,社会评价不会向佛一样普度众生,也不会因为你现在从善的虔诚而宽容。王薄死了,死于其改恶从善之后,死于成全傻根天下无贼之梦的过程中,他以自己的死来洗刷曾经的罪过,他的死使道德的赞颂代替了法律的评价,从而使其变得高大而悲壮。王薄是必须死去的,因为在现实中他没有生存的空间,惟有死才可以使故事凄美而荡气回肠,也惟有如此电影才会给人们美的感染和震撼。而故事一旦出现于现实之中,并在现实的逻辑中发展,我们会发现事件不再美丽,也难以那样感人至深,现实的评价会掩盖了所有道德情感,我们的道德情感会在法律的冷酷中显得落寞无奈。

    不妨追问,为什么编导选择让他死去,而不是变成一个回头浪子,去爱他的妻子,爱他们将来的孩子?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如果王薄活着,他的故事不但没有感动和震撼,他还必须在监狱呆上至少十年,即便他已然向善,而且是如此虔诚。因为法律是冷酷的,法律的惩戒不会像道德那样富有弹性,始终为善念留有余地。王薄犯了盗窃罪,而且因其是惯犯还要加重处罚。也许有人批评这样的质问不够浪漫,因为王薄的改变是我们所同情并希望的,电影给我们的正是善和美的感染,是一种悲剧的震撼。是的,我们一旦用现实的法律来分析故事,一切的凄美和感动都很可能荡然无存,但这也正表现了道德乃至审美与现实法律的矛盾。法律终归是冷酷的,它会考虑你对妻子和孩子的爱,也会考虑你向善的虔诚,但是极力有限无论我们在感情上是怎样感动和同情。

    法律的冷酷是必须的。在这样一个物竞天择的社会,道德的力量如此苍白无力。王丽和王薄的确已转变,但有多少人依然在干着不符自己道德与良心的行当?王薄在转变之前所说话的似乎道出了现实社会的真实,"欺骗才是大恶",应该让傻根在教训中看清世界的真相,不再沉溺于“天下无贼”的痴梦之中。他的语言似乎强词夺理,但世界的真相终归如此,不会因痴梦和善良而改变,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把天下无贼的期待诉诸道德的美好和人性的善良?“天下无贼”的梦是美丽的,但无论傻根是否醒来,这也终究是一个梦,正如我们期待所有的人都善良一样。在盗贼横行的现实世界,法律总是必须冷酷,没有制度保障的和平与安宁是不可期待的,也因此我们会为故事中黎叔的被抓而欢欣和庆幸。

    法律的冷酷也是无奈的。人性的嬗变使我们无法避免犯错,甚至可能陷于罪恶而难以自拔,但没有理由不为真情与善良而感动。我们不像傻根一样怀有天下无贼的梦想,但却期待这个世界充满美丽和善良;我们不也盼望人人从来都是善良的,但却渴望犯了错的人可以在心中有善念闪亮。也因此我们会为王薄的改变而感动,为他的死而悲伤。是的,他必须去死,道德和审美终归屈服于现实,因为在观众的情感和道德中,他不应体会法律的评价和手铐的冰凉。他的死也正说明法律是一种多么无奈的选择,道德或人性在法律面前有时只能隐退,显得黯淡无光。

    影片最后,王薄死后的五个月,身怀六甲的王丽在餐馆默默的吃着,曾经在列车上侦查的警察再次出现,他郑重地告诉王丽,等孩子长大,一定要告诉他父亲是做什么的,不丢人。是的,无论他的父亲做过什么,但他终归变得勇敢而善良,为了他的孩子和爱人,去帮人实现一个“天下无贼”的梦。此处,我们还忍心再用冷酷的法律来评价警察的行为是否渎职么?法律在虚拟的情景中隐退了,避免了我们的道德情感在法律的冷酷中再次受伤。也许现实中我们不能期待如此的结局,但法律无情人有情。故事对现实的少许背叛,至少可以淡化一些法律的冷酷,给我们的感情罩上一层淡淡的温馨。

    警察走了,剩下了面无表情的王丽,她继续麻木的吃着,吃的那样努力,任由眼泪在脸颊流淌。也许她在为了孩子的茁壮而尽力,为了爱人的死去而悲伤……人的一生,很难用功过是非几个简单的词汇来评判,人性的很多东西我们永远都不能奢望明白,也许它灌注于每个人的灵魂,只是有时我们会在现实的无奈中为之感动、欢欣或悲伤!



    本文载徐昕主编:《影像中的司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