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的“审判”与脆弱的正义
——评《七剑》
魏小军
【片
名】:七剑
【领衔主演】:黎 明,甄子丹,孙红雷,杨采妮,陆 毅,金素妍,刘家良,张静初
【导 演】:徐克
【出品公司】:北京慈文影视,宝蓝电影,华映电影
【出产地区】: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2005年7月29日
这是一个武侠传奇故事,侠客经过艰难的战斗终于取得胜利,但随即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故事是从一个“审判”开始的,起因是有人违背了朝廷法令:天下禁武,凡庶民习武者,斩立决。“审判者”是职业军人,他们同时还担当了追捕和执行的角色。一切都在现场进行,所有的程序被压缩为一点——“杀戮”。场面粗野残暴,到处是淋漓的鲜血、四散的死尸和凄厉的呼喊。“审判者”感受到了胜利的快感和奖赏的喜悦,“被审判者”则发出歇斯底里的咒骂。惩罚是株连性的,老人、小孩和旁人也被一并处决。这无疑令人愤慨,于是侠客傅青主决定主持公道。
傅青主对法场发动袭击,然后逃了出去。正是他的出现,引来了接二连三的“审判”。傅青主去给住在武庄的天地会报讯,遇上以前的仇人,结果被诬假传消息。天地会分舵首领刘精一主持“审判”。由于事实不清,刘精一裁决对傅青主羁押候审,刘郁芳私下放走了傅青主。“审判”再次开始,目击证人张华昭因受胁迫作了伪证,刘精一根据武庄的规矩判决刘郁芳死刑,并立即执行。
傅青主逃出了武庄,但仍不能割舍心中的正义,他上天山寻求救济——引发了又一次“审判”。这次“审判”针对的是职业军人风火连城及其部下的残暴行径。世外高人晦明大师代表上天主持了这次“审判”。他裁决职业军人的行为是非正义的,并派出七剑去执行自己的裁决。
晦明大师的裁决依据是超越实在法的类似于自然法的“天道伦常”,并没有具体的法条规定。接下来的具体“审判”及其执行都交由七剑自行把握。七剑凭着心中的正义,“审判”了风火连城领导的职业军人集团,最终处死风火连城等人。
就这样,“审判”以多样的形式在故事里反复发生,而每一次都伴随着痛苦与不安,鲜血和死亡。
当所有的“审判”结束时,故事收场了。武庄三百口人只有一个大人和十几个孩子还活着,朝廷派来执法的职业军人几乎死伤殆尽。只有晦明大师派去的七剑安然无恙。晦明大师代表的是最高的正义,他主持的“审判”是以上天的名义所进行的。正义似乎获得了最终的胜利。然而,当故事里流淌的鲜血和成堆的死尸在记忆中泛起时,结论却开始动摇。而再细细思量,更多的却是忧虑——有关中国社会的法与正义之忧虑。
中国社会,素来重实体而轻程序。实体正义往往被看作最终的正义,而程序不过是实现这一最终正义的手段。而且越靠近权力巅峰,就越轻视程序,法律就越无具体标准,从而越依靠裁判者的个人心性。如同故事里所有“审判”以及由晦明大师主持的自然法“审判”那样,几乎看不到任何正当的程序。
程序缺失的背后,往往隐含着对掌权者个人的高度信赖。中国主流文化素有人性善的传统,恶通常被认为是后天习得的,故善为本原,而恶为歧途。为善的关键在于内为修为,而非外在塑造。那些善于修养心性的人往往被认为可达至善。这样,在社会认知中,人一旦获得了某种声誉,就很容易被美化为完人。他们可以主持最高的正义,而无须任何外在的程序制约,只需按照其内心的良知来裁判即可。故事中自然法的最高“审判者”晦明大师,就被描绘成这样的完人。
这种完人化的认知倾向存在巨大的风险。因为完人不可能存在,过于信赖自我制造的完人很可能会引来深重的灾难。把所有希望寄托在所谓的完人的身上,无异于把无数民众的生死集中在一条船上,一旦船翻了,大家就都会掉进水里。当傅青主请求晦明大师提供救助时,晦明在证据明显不充分的情况下就做出了判断。假设傅青主因为个人恩怨或权力欲望而欺骗他,后果将会怎样?可以想象,他的七剑很可能成为残暴的屠刀。
退一步讲,就算最高领导者拥有至高的道德和判断能力,决策不会出错,但进入执行阶段,仍难免危机四伏。因为把完人的假设推及执行者注定是自欺欺人。傅青主喝下人血后,告诉郁芳:喝了敌人的血,以后见了他们就不怕了。这无疑是大开杀戒的前兆。风火连城临死前对楚昭南说:其实你跟我是同一种人。楚昭南默认了。他显然不能保证,自己的利剑永远挥向正确的方向。事实上,这一危险在清王朝的公权“审判”和天地会的地下
“审判”中得到了同样的体现。清王朝派来领导“审判”的风火连城贪图钱财,所以指挥下属滥杀无辜,以期获得更多的奖赏,当然也因此激起天下人的义愤,最终招致全军覆没的下场。而天地会的刘精一虽然忠诚,但资质不足,所以才会在危难时刻错误地处死杨云骢之父,会在问题还没有查清楚的情况下,就武断地宣判刘郁芳死刑。
完人化认知的另一个危险是,人一旦成为假想中的完人,往往会变得无法容忍其他的声音,也无法容忍其最高权力被分享,从而导致国家或政治组织的分权制衡机制难以形成,多元化的声音受到打压,其他的政治诉求无法在体制内立足。当政权系统外出现其他正义主张时,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就无可避免地走向暴力对抗,规模足够大时即形成内战,最后往往是兵戎相见,决战沙场,落得两败俱伤,生灵涂炭。正因如此,中国历史上最高权力的政治斗争,往往是残忍而彻底的,极少有妥协。同时这种斗争文化又会自上而下渗透到各个层次的政治场所,所以会出现讲究“中庸”的国人之间却没有妥协的政治这一现实。故事中,清王朝的体制显然没有给地下政权和世外高人的政治诉求留下出口,各方都以自己的法律进行“私人审判”,最终走向殊死斗争,无数的生命因此被牺牲。
死去的大多数是老百姓,他们加入了清王朝的军队,或者走投无路进了天地会。他们活着的时候默默无闻,死去的时候也寂静无声,只看见杀戮者的刀剑在挥舞。或许,远方还有他们的亲人在撕心裂肺地哭喊;或许他们已经没有亲人。
想到这里,我忽然怀疑起正义来。朝廷的法令是正义的吗?显然不是,因为它带来了暴政。天地会组织是正义的吗?也不是,因为它武断而残忍。晦明大师的自然法“审判”是正义的吗?似乎也不是,因为良民并没有得到保护,无数清军将士却因此丧命。
正义何在?
杨云骢克制住自己的复仇冲动,还教育小孩子说,丑东西里有好的,要把它找出来,好好珍惜它,好好保护。刘郁芳则带领孩子们诵读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这都是追求正义的一种方式,有了好的信仰,才有好的行动,正义才可能有好的道德支撑。
战斗结束后的七剑飞马奔向京城,试图要求朝廷收回禁武令。这是追求正义的和平方式,是合法路径的正义诉求。也许惨痛的教训已让大家明白,正义的来源并不在于至高的权力、至强的暴力或者至善的人格,而是相互之间的妥协、宽容和尊重。不过,可以预期,朝廷不可能接受其诉求,还会追究其“刑事责任”,决斗的号角又将吹响!
也许,没有永恒的正义,只有对正义的永恒追求。只是我们常常在“审判”的信仰上迷失方向。
本文载徐昕主编:《影像中的司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