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岁月留痕(二)

(2011-04-23 17:55:45)
标签:

博客

一周年

留言

纸条

评论

深知,博客,是个抒发感受、释放心情或宣泄压力、展示自我、表达思想或寄托某种诉求的地方,是个消磨时间,轻松随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说什么都无所谓的地方。

我很羡慕那样的轻松和随性,但做不到,我只能说一些自以为该说的话。给朋友发字条、写评论就更如此。

不会客气,不喜欢太客气,别人看来,就是不客气。

读这些曾经说过的话,连自己也觉着常常夹着些生硬和不客气。

也无奈,天生地喜欢直截了当,一直以为有些不咸不淡不冷不热不痛不痒的话真的没必要说。

也有拿朋友开涮的时候,打油,只为开心一笑,想都不会介意的。

前面一篇是“来”,这一篇就选发几条我写给朋友的评论,是“往”。

http://s11/middle/62baf9b6t7d46cace72ba&690

对草堂逸叟的博文《《一丛花》.遇丑 》发表评论

2010-07-25 13:25:09

纵是民风,究其根源,亦肇始于上层。

婚丧嫁娶,无度铺张。折射的是我们社会文明状况。

时下中国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已然丑陋!

对三乎堂主的博文《陳舊詩書畫印選集》发表评论

2010-08-11 23:28:05

http://s11/small/62b38f2bh7e448572482a&690

高水准的艺术。

陈旧先生诗书画印俱精,其篆刻足称大师。遗憾的是几近被当今良莠混杂、泥沙俱下的中国书画界埋没。我身 在沈阳尚极少见其作品,只家父存有一方先生刻的名章。博主发在这里的几幅画都很好,稳健老辣,酣畅淋漓。螃蟹笔墨韵味异于齐白石,更多了些流畅和劲秀。

你对雷燕的</>博文《转载:黄水奔流电影《看山棚》开机仪式暨拍摄图片速写》发表评论

2010-08-25 22:40:12

美陂村!2005年创作全景画《井冈山斗争》时去过,图片中景色好熟悉——也是心中一个情结罢。

雷燕 回复:

山清水秀,应该就是井冈山的特色了,何况还有几代人共同的红色情结呀,曾经的根据地,革命的摇篮,呵呵。您画全景,创作的过程,可以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吧,虽然辛苦,一定快乐,一定充实,一定非常幸福呀!谢谢您告诉我,有去过江西吉安老区的美好经历,祝您快乐,晚安!

你对春红的</>博文《欢喜》发表评论

2010-08-25 08:52:28

忒喜欢《听心》。单纯,酣畅,圆浑,灵动......

春红 回复:

因为你的酣畅、圆浑、你的灵动、单纯,故你能见到如此境界、、、

谢谢。

对袁道之说的</>博文《[转载]去看美国洛城的艺术和创新中心(1)》发表评论

2010-08-08 22:52:11

艺术离普通人并不遥远。

“艺术'"不仅仅是作品,更包含着艺术行为和艺术活动。

其实真正的艺术从来就不是板着面孔的。

袁道之说 回复:

你是权威,当然有发言权!支持!

你对黑土原创艺术的</>博文《2010年08月21日》发表评论

2010-08-22 06:19:36

天然,朴素;松弛,大度。

人体(人物)的题材终究具有特殊性,尤其是运动和解剖,型体方面亦有诸多问题绕不过去。多坐些“冷板凳”自会受益匪浅,为日后的艺术表达蓄积更大能量。

关注你。

不习惯只说好的一个方面。望见谅。

黑土原创艺术 回复:

谢谢大师指点,为日后蓄积更大的艺术能量。谢了!

对鲁美佬杨的</>博文《又去学军》发表评论

2010-08-15 23:20:26

文气老兄拿起枪够威风!

老杨老杨,

子弹上堂。

英姿勃发,

战地称王!

鲁美佬杨 回复:

哈哈,惭愧惭愧,当初也是被部队踢了出来。这次有机会打打新式步枪,感觉确实很好,军队裁军以后,装备上的是快。祝愿军队强大!

对任卫新的博文《烹文煮字(十二)》发表评论

2010-09-14 06:48:18

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眼花缭乱的博客,不乏有些实质内容的文字,但比起那些亮大腿、贴花边儿、爆猛料的篇什却依然凤毛鳞爪!。

每日一点儿有限的时间,点来电去,苦于难见可读的东西!

如您这样用心思、重内涵、有质量、高水准的文字少之又少!我也许没有读全,但每读一篇都有些收益,长些见识。

一篇篇短文,精炼、浓郁,含金量高,读之受益匪浅!

谢谢任卫新先生,谢谢!

任卫新 回复:

恩。不必读全。如果做本小书,也是可以装在口袋里的,或者旅行带的。也是一页一文以图。随便翻翻。

对9onging的图片舞动的光阴发表评论

2010-09-04 06:20:41

对视觉而言,发现了形式,才发现了艺术。

浏览这几组图片。感到很有感觉,极具发见形式的敏感,美。很好的潜质。难得。

9onging 回复说:

谢谢专家的肯定!这一组有八幅,这是比较满意的一幅。

对洛城夜雨的博文《我吹的笛子曲《梅花三弄》》发表评论

2010-08-27 21:40:50

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年龄一同增长,过了半百,仿佛才真正能在杜诗里落泪,在琴曲中动情。随身的光盘盒里不知不觉地多了些《牡丹亭》、《陆春龄》之类......您的笛声远没有张维良、蒋国基那么完美,但恰是这不那么圆润的青竹之音让我感受到了在文化日益消费化的当代环境下,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做些什么;应该钟情于什么、喜爱什么......

洛城夜雨 回复说:

呵呵,谢谢先生如此抬爱,不吝笔墨做精彩评点,和您有同感,目前社会方方面面的过度娱乐化,和对恶俗、庸俗的追捧使人们失去了对艺术的鉴赏力,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悲哀。谢谢您到访,望多交流,谢谢了

对厄台老朽的博文《题菊花》发表评论

2010-09-25 19:18:16

文人画原本就是文人的事。写意花鸟画失落的缘由要到大的文化生态中去寻找。林林总总的理论论述、呼吁呐喊怕是唤不出写意花鸟画真正的春天的。

先生的画有种骨子里的文气,清气。

轻松随意,气息平和,似漫不精心地勾勾点点中透着清丽和高雅。章法亦极其平易自如,仿佛案头随意一瞥。大块留白更使整幅作品素净,明朗,令人愉悦。

高质量的题诗及其书法更让这件灵动的小品书卷气十足。

对水井边的小屋的博文《我看亚运》发表评论

2010-12-03 18:08:19

几句白话胜多少长篇大论

两首小诗穷一个强国之理

实话实说

对老眼镜的</>博文《“伺候老婆,象伺候小妈一样” 谑 谈 的 应 验》发表评论

2010-10-04 11:38:55

朴素的文字,沉甸甸的爱。感动。

老眼镜 回复:

谢谢您浏览我的新博,知您是大画家。

我不懂书画,所以不会读画。勉强可读画中诗,能读懂画中史。尤其是您的《井冈山》《赤壁》《大刀》全景画,那气势一看就是大家手笔。

您的水彩画的境界,我通过视觉能感受到一种心灵上的享受。这可能就是常说的外行看热闹吧。

欢迎偶尔来看看。祝安好!

对厄台老朽的博文《国画新作》发表评论

2010-12-15 23:06:55

先生山水画亦佳。意蕴、章法、气韵、笔墨都很到位,难得。

看似皮纸。皮纸上淡墨易灰,湿墨处或可再注意区别。

又,若湿墨面积略大,则可考虑丰富笔墨层次,个别之处皴擦略足会使湿墨有所依附。

有话就说,未知当否。

厄台老朽 回复说:

先生所言极是,下一幅会有变化。

对洛城夜雨的博文《秋之树----我的摄影》发表评论

2010-11-01 07:34:19

单纯、洗练。

一份安宁、静谧。似一曲悠扬的单簧管,说不出缘由,只感受到作者平和的心境。

喜欢那幅柳林。而那副剪影则淑女般优雅和精致。

洛城夜雨 回复说:

谢谢先生到来,我也喜欢那柳林,透出一种闲适,我还奇怪它深秋了,它还那么绿。

先生的诗书画都那么美,很是欣赏,问好先生

对笨呀的博文《冬天的记忆 4#》发表评论

2010-10-28 23:07:17

壮美,充满刚性。

整体构建单纯而细节细腻充分,质感强烈。

对卡西莫多的博文《重庆 [ 盖碗茶 ]》发表评论

2010-12-09 23:36:30

(打油)

喝完盖碗茶,

抬腿又开跋。

卡弟够辛苦,

哥哥挺那啥......

对卡西莫多的</>博文《重庆 [ 盖碗茶 ]》发表评论

2010-12-09 23:18:57

(打油)

兄弟“卡大拿”,

来喝盖碗茶。

昨晚尝火锅,

现在嘴还麻!

对卡西莫多的</>博文《飞行 [ 想亲亲 ]》发表评论

2010-12-05 16:31:09

http://s14/small/538ece90h7576e8cdd60d&690&690

http://s12/small/538ece90h96a517d5449b&690

(打油)

卡弟弟,有绝技,

端着适马上云际,

趴在舷窗朝外瞅,

大号牛粪铺满地!

你对卡西莫多的</>博文《沉淀》发表评论

2010-07-05 22:05:08

(打油)

波音经济舱,

窃喜又靠窗。

咔咔搂一圈,

全是疙瘩汤!

2010-12-18 07:51:5

对厄台老朽的博文《国画习作二》发表评论

两幅画,存到桌面上,两天来反复看。

终是新作精彩许多。

构图、空间较前一幅都更简练更紧凑。而这后面,是意象、意图的明确,整幅画都明确起来。主观上明确,气息也就清郎。没有了那些犹疑、踟蹰和模棱两可。真的是很精彩。

我很感动。感动于先生的认真、严格和勤奋!

厄台老朽 回复说:

谢谢先生的点化!诗书画是读书人的三件余事,我家几代人都读些书,有的还真是能诌几句诗,抹几 笔"四君子"。在下自幼喜爱诗文书画,也曾笔会过一些大家;但总是不太长进,诗不入时,书不入派,画无己面。眼看别人都成了"大家",古稀之年,却无端地生出些妄想来......

对春红的</>博文《白鹭洲 写生》发表评论

2010-12-15 21:34:42

于山水画,我是外行。

记得春红发这组作品之初曾让我提一点儿意见。今天有些时间,就冒昧说几句。

自11月10日第二幅起,画面开始鲜活起来,有了状态。这时笔墨亦日渐生动。这当是实地写生的必然,总要有个“进入”的过程。

想说的是,无论人物上水花鸟,写生于画者都是必须的锤炼。要之,写生,目的性是动笔之前需要解决的的首要问题。

画,要解决许许多多问题。不同的画面对不同的问题。这话题说起来很复杂。

即使把写生限定在习作范围,也依然还要面对方方面面的问题。

我的体会是目的越单纯越集中越好。国画写生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是,笔墨的处理与真实记录生活之间的矛盾问题,这是中国水墨写意画艺术特性所致。与其他画种不同,水墨写意画的笔墨落实在宣纸上要经过一番“演绎”,而这演绎的过程正是至为关键的由生活到艺术的孕育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画内的,更是画外的,其难其苦不言而喻。

越说越啰嗦了,哈哈!简言之,矛盾交织,不好办,我们就分而治之,各个击破。写生机会少,就莫如干脆以“真实记录生活”为主要目的,“受尽奇峰”,待回到画室再慢慢去“演绎”。

后面几幅作品画的极好,除逐渐找到感觉外,不知是不是也因为头脑中想法少了,单纯了,笔下轻松了,反倒什么都有了。

实话实说,会有许多不当的,体谅之外还望批评指正。

春红 回复说:

确实,绘画就是一个不断制造矛盾与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其中的乐趣也只有自己深知。行旅之中,收获 那份属于自己的风景、、、

再次谢谢您的点评哦、、、

对袁朝霞的</>博文《书法在当代艺术中的尴尬》发表评论

2011-01-12 21:47:53

今天,关于书法的话题似乎无法说尽。

这是个“文化生态”问题。书法之于当今的社会、文化、生活,一如物种之于自然生态。

乐观悲观坚守摒弃惬意尴尬......一切都取决于我们所处的大的文化生态。大熊猫抢救保护了若干年,目前是物种尚存。想建立足以自然繁衍的种群,就得着眼恢复生态,恢复野生箭竹.......

呵呵,扯远了。简言之,少数人研究,以传承;更少的人痴迷,为艺术。正常,也必要。只此而已。

对新浪博友的博文水墨写意《十二生肖》

发表评论

《猴》精!

对秃头倔人的</>博文《老倔的画《倔氏反导系统》》发表评论

2011-01-09 14:57:12

http://s1/small/4e1a26e8h996378b14700&690

(打油)

倔兄能干,

创意无限。

横涂竖抹,

天真烂漫。

胆大艺高,

拦截飞弹。

皮筋儿多多,

美女亿万。

铁壁铜墙,

日美肝儿颤。

倔兄牛X,

画得好看。

猛一回头,

粉丝一片——

如云美女,

一个老晏。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0025EN00SIGT.gif

对紫牧场的</>博文《穿过硝烟弥漫的岁月》发表评论

2011-01-03 23:59:31

对于一个连爬行于脚下的一条虫子都不忍抿死的画者,十数年来面临的任务大半是画战争其实很不堪。于是为国博画的《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后面,就有博友疑问“怎么杀人不见血?”事实上,这正是我对于表现战争题材的思考,也是我深为阿紫的文字所感动的缘由。

战争总是带着血腥的,然而人类诞生以来战争就从未停止过,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说:人类永远不会在温情脉脉的牧歌声中长大,历史的车轮总是碾压着无数尸体前行。

重要的是,我们今天的艺术从什么样的角度面对战争。

关于人性、关于社会哲理思考随着我们艺术创作的进行而从未间断。《赤壁之战》,画家笔下没有正面反面,没有胜利者,有的只是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横卧疆场责问,只是“是非成败付烟尘”的感喟和沉舟侧畔千帆竟发的慨叹......

十数年,七彩的画笔从不停歇地在画布涂抹,涂抹,只为了掩去那旧的已然远去而新的还在来临的血腥,只为了抚平那留在人们灵里肉里的创伤;只为了硝烟过后那一片蓝天,为了鲜血浸润过的土地上生出的绿草和野花,为了枪炮声散去后流入耳鼓的淙淙清流、鸟的啁啾和孩子们清朗的笑声......

紫牧场 回复说:

2011-01-04 09:43:57

是您的画作给我带来了思考。只是,我无力思考更为深层次的东西,所以只能在浅层次上表达一些想法。再次谢您!

对卡西莫多的</>博文《[转载]沈阳博友“闹山寨”(三)》发表评论

2011-01-19 20:33:27

(打油)

沈阳博友闹山寨,

金牌发了好几块。

节目繁多闹一宿,

给力还数杀猪菜!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0025EN00SIGT.gif

对莲子清儿的</>博文《对联10》发表评论

2011-01-16 11:32:01

字中意味随人品

画里闲情是精神

你对朱道贤的</>博文《桐花堂。。。闭门造境47...人物》发表评论

2010-12-16 20:57:07

兄的作品清逸超拔,古意盎然,在这个躁动的文化生态和社会环境下尤为难能可贵!

为兄平和的心态,深厚的功力所折服。

致意!

朱道贤 回复:

晏老师好。雕虫小技,不足道,惭愧,惭愧。

应向你学习。

你对洛城夜雨的</>博文《郑州一瞥(我的摄影)》发表评论

2010-12-16 20:47:43

和先生擦肩而过,好遗憾!

看到先生拍的照片很动情,在那座城市工作、生活近一年,天儿好的季节几乎每天早晨都跑到CBD去,沿着如意河散步或在湖边傻坐个吧小时,忒喜欢这儿的安静。也有时是晚上去,在这闹市里难得的安静的一隅吹吹风,吹去身上的疲惫和一些噪气......艺术中心——五个“金蛋”也再熟悉不过,大剧场里看杨丽萍的《云南映像》,美术馆里看《河南省书法作品展》。

商务中心外环六公里,“商务内环”三点五公里,我熟悉环线上的每一座建筑.....哈哈,兴奋了!

问候先生!

洛城夜雨 回复:

您作画的地方就在“金蛋”那个地方么?我是“十一”期间到哪里去的,我对这里不熟悉,只是近期在女儿家住,没事了就骑车出来闲转……也许,将来还有机会相遇。问好先生

你对吉祥的</>博文《路遇16岁问题女孩》发表评论

2010-12-22 10:40:30

读了,感受到一片善意,感动。

无论结果如何,这样的情怀都会让我们这些为人父的人动情。

向你致意。

吉祥 回复:

感谢您的光临!看了您的留言我也很感动,我们都心存善意。祝好!

对小柏大拽的</>博文《降龙图》发表评论

2011-01-17 10:13:17

(打油)

拽弟有脾气,

降龙光屁屁!

不谙十八掌,

用了“小弟弟”?

对厄台老朽的</>博文《腊梅》发表评论

2011-01-27 20:13:59

恣肆、放达而不失儒雅。

右侧出枝极具风险,而先生成竹在胸,稳健从容,不激不厉,圆厚劲健中又略藏拙意,耐看。

厄台老朽 回复说:

我画无法,兴来信笔!谢先生夸奖!余二十年之后,或可小成。

对罗寒蕾的</>博文《三张不同的《单眼皮。小西》》发表评论

2011-01-20 22:16:34

赞同你的观点。

人物画,终归要回到人物形象。而对于形象的把握,终归又须回到画者主观上一个较为明确的认知。

有了这个前提才有方向,也才有检点的标准。

很欣赏你的画。有个人对对象的理解与把握,有独到的技术技巧。人物形象很深刻。这是人物画的根本。

罗寒蕾 回复说:

谢谢您,说得真好!过誉了。

对木木的</>博文《中国二婚女灭掉多少德国头婚男?》发表评论

2011-02-12 21:23:17

(打油)

革命工作哪有完?

华夏巾帼不休闲。

留穴怨女留学去,

专灭德国头昏男!!!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W___7346ZH00SIGT.gif

对芸芸草草的</>博文《徽州行五》发表评论

2011-02-01 08:49:15

五组《徽州行》,渐入佳境。

喜欢后面几幅,最后一幅极精。

不在使多大劲,在于感觉——对对象的感觉,对语言的感觉,对画的感觉。

问候!祝春节愉快!!

对水彩问道的</>博文《假日的画》发表评论

2011-02-24 21:46:31

近年水彩画勃兴,但做出来的多,画出来的少。

少见这样书写性强的东西。难得。

致意。

对小丫的</>博文《“沦陷”的面条和暧昧的态度》发表评论

2011-02-24 22:05:24

(打油)

面条掺胶又何妨,

国人自古耐力强。

越毒越损越昌盛,

越捂越盖越辉煌!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W___7346ZH00SIGT.gif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W___7346ZH00SIGT.gif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W___7346ZH00SIGT.gif

对衣向梅蓝的</>博文《七绝 春天几个》发表评论

2011-03-04 22:51:34

喜欢这样冲口而出,舒展流畅的诗!

问候衣向梅蓝。致意。

衣向梅蓝 回复说:

谢谢,寻常笔触寻常事,问好!

你对洛城夜雨的</>博文《春花20---榆钱》发表评论

2011-04-11 21:43:53

“杨花落尽散榆钱”。从来对榆钱有着一种多数同龄人没有的特殊的情感。

60年代初,所谓“三年困难时期”,我已记事,父亲被管制劳动改造,母亲住精神病院,我和哥寄养姥姥家。没粮,春天,我们就跟着姥姥去弄榆钱。水开,下锅,再放杂和面,一锅糊糊,倒蛮好吃,榆钱甜丝丝,有股特有的清香。只是,不经饿,连着喝几天人就浑身瘫软,没力气了......更甚者,那年月,太多的榆树皮也给扒去吃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景象好惨,一片片被扒光的榆树,象被被扒光衣服的裸体,惨不忍睹......嗨!跑题!!先生拍得好美,我这儿煞风景了,见谅。

洛城夜雨 回复说:

是的,没有经历过那年月的人,体会不到那种特殊的情感。当时和榆钱、榆树叶一样被人们拿来充饥的还有槐花、槐树叶…………可如今这些都成了时尚的野味了,居然也价格不菲…………

谢谢先生评点,很高兴听您叙说旧事。问好了

http://s15/bmiddle/62baf9b6t7d46982f27fe&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