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配画 兰花1

标签:
白芷兰花蕙兰幽兰兰芷若中国杂谈休闲摄影原创古诗配画 |
分类: 古诗配画 |
兰花是中国传统名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它幽香清远,一枝在室,满屋飘香。古人赞曰:“兰之香,盖一国”,故有“国香”的别称。
http://s2/middle/6560566ah8e689629b5c1&690兰花1" TITLE="古诗配画
兰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给人以极高洁、清雅的优美形象。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
http://s14/middle/6560566ah8e68983fe43d&690兰花1" TITLE="古诗配画
在古代文人中常
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
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
把良友喻为“兰客”。
兰花是“观花一时,赏叶终年。”
http://s4/middle/6560566ah8e68975b0293&690兰花1" TITLE="古诗配画
我们中国人观赏与培植兰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兰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时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国文化先师孔子曾说:“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还将夫兰(夫兰:蕙兰和白芷称为一对,合名:蕙芷)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中国兰和伞形科白芷在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兰科共750属35 000余种,而兰属70余种。中国兰花主要为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五大类,有上千种园艺品种。
品种鉴别是对兰花综合素质的鉴定,是最能展示艺兰功力的一门学问。因此,历代艺兰大家都对此格外慎重,从不妄下结论,始终奉行“三看”原则。
一看叶形
二看花苞
三看开品
http://s8/middle/6560566ah8e689d600577&690兰花1" TITLE="古诗配画
李时珍《本草纲目》:“兰草,气味辛、平、甘、无毒。”“其气清香、生津止渴,润肌肉,治消渴胆瘅。”“……治消渴生津饮,用兰叶,盖本于此。”
兰,香草也。――《说文》
衡兰芷若。――《汉书•司马相如传》
“衡兰芷若”一词出自《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
衡、兰、芷、若都是香草的名字,分别是杜蘅、泽兰、白芷、杜若。后来就用衡兰芷若来表示芬芳馥郁的花草。
杜若,香草。——《说文》兰,香草也。——《说文》
屈原的作品里也经常出现她们的身影:
《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九叹·逢纷》:怀兰蕙与衡芷兮,行中野而散之。
兰槐之根是为芷。――《荀子•劝学》
《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意思是香芷本来很美,但因为沾染泔水,君子就不喜欢,平常人也不佩戴它。寓意要远离邪僻而近中正。
中国兰的根是为白芷,白芷象征人民百姓。蕙芷是自古以来仁义与民政的传统美德精华,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蕙兰根系人民。
http://s7/middle/6560566ah8e689a18d986&690兰花1" TITLE="古诗配画
汉无名氏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http://s11/middle/6560566ah8e689933f61a&690兰花1" TITLE="古诗配画
《古风》作者: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图7
《广群芳谱》作者: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http://s2/middle/6560566ah8e689e172ab1&690兰花1" TITLE="古诗配画
《广群芳谱》作者:刘灏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兰花》作者:刘伯温
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