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糖瓜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标签:
灶王爷繁昌腊月二十三民间晋东南地区休闲原创杂谈 |
分类: 节令诗词 |
1、食糖瓜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标签:
灶王爷睢阳江天晁说之休闲原创古诗杂谈 |
分类: 节令诗词 |
标签:
陆游东坡大寒世间行长歌行休闲杂谈二十四节气原创 |
分类: 节令诗词 |
标签:
中国大寒体裁授时通考天时二十四节气原创休闲杂谈 |
分类: 节令诗词 |
标签:
方回江陵大寒授时通考·天时二十四节气休闲杂谈原创 |
分类: 节令诗词 |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标签:
影村泡腊八蒜硫氧化物烯丙基渔家傲摄影休闲原创杂谈 |
分类: 节令诗词 |
除了腊八粥,就该说说腊八醋了。
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算”字,其实欠人家的,终究是要还的。老北京临年关,街巷胡同有卖辣菜的,可
标签:
唐辰腊八粥五味粥东京梦华录光绪顺天府志摄影休闲原创杂谈 |
分类: 节令诗词 |
早在宋代,每逢十二月初八日,东京开封各大寺院都要送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又称“佛粥”。宋代大诗人陆游诗中说:“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也说的是腊八送粥之事。
腊八粥不仅为僧侣享用,民间也很盛行。元、明、清沿袭这一食俗,清代最为盛行。有诗云:“家家腊八煮双弓,榛子桃仁染色红。我喜娇儿逢览揆,长叨佛佑荫无穷。”周密《武林旧事》说:“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说:“腊八粥者,用黄米、白
标签:
李时珍哈尔滨《本草纲目》《花镜》原创杂谈摄影古诗配画休闲 |
分类: 古诗配画 |
几种明清古书中对“山楂”与“山里红”的说法
李时珍。(《本草纲目》)曰:山楂味似楂子,故亦名楂。世俗皆作查字,误矣。查,音槎,乃水中浮木,与楂何关?郭璞注《尔雅》云:朹,音求,树如梅。其子大如指头,赤色似小柰,可食。此即山楂也,世俗作梂字亦误矣。梂乃栎实,于朹何关。楂、朹之名,见于《尔雅》。自晋、宋以来,不知其原,但用查、梂耳。此物生于山原茅林中,猴、鼠喜食之,故又有诸名也。《唐本草》赤爪木当作赤枣,盖枣、爪音讹也,楂状似赤枣故尔。范成大《虞衡志》有赤枣子。王璆《百一选方》云:山里红果,俗名酸枣,又名鼻涕团。正合此义矣。”(《本草纲目》)
李时珍曰:“赤爪、棠梂、山楂,一物也。古方罕用,故《唐本》虽有赤爪,后人不知即此也。自丹溪朱氏始著山楂之功,而后遂为要药。其类有二种,皆生山中。一种小者,山人呼为棠朹子、茅楂
标签:
杜甫长安冬至南陌东阡陈与义原创杂谈休闲 |
分类: 节令诗词 |
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台湾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标签:
白居易邯郸冬至易经.复卦象传二十四节气休闲原创杂谈 |
分类: “道”听“图”说 |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图1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
标签:
灶王爷繁昌腊月二十三民间晋东南地区休闲原创杂谈 |
分类: 节令诗词 |
1、食糖瓜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标签:
灶王爷睢阳江天晁说之休闲原创古诗杂谈 |
分类: 节令诗词 |
标签:
陆游东坡大寒世间行长歌行休闲杂谈二十四节气原创 |
分类: 节令诗词 |
标签:
中国大寒体裁授时通考天时二十四节气原创休闲杂谈 |
分类: 节令诗词 |
标签:
方回江陵大寒授时通考·天时二十四节气休闲杂谈原创 |
分类: 节令诗词 |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标签:
影村泡腊八蒜硫氧化物烯丙基渔家傲摄影休闲原创杂谈 |
分类: 节令诗词 |
除了腊八粥,就该说说腊八醋了。
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算”字,其实欠人家的,终究是要还的。老北京临年关,街巷胡同有卖辣菜的,可
标签:
唐辰腊八粥五味粥东京梦华录光绪顺天府志摄影休闲原创杂谈 |
分类: 节令诗词 |
早在宋代,每逢十二月初八日,东京开封各大寺院都要送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又称“佛粥”。宋代大诗人陆游诗中说:“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也说的是腊八送粥之事。
腊八粥不仅为僧侣享用,民间也很盛行。元、明、清沿袭这一食俗,清代最为盛行。有诗云:“家家腊八煮双弓,榛子桃仁染色红。我喜娇儿逢览揆,长叨佛佑荫无穷。”周密《武林旧事》说:“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说:“腊八粥者,用黄米、白
标签:
李时珍哈尔滨《本草纲目》《花镜》原创杂谈摄影古诗配画休闲 |
分类: 古诗配画 |
几种明清古书中对“山楂”与“山里红”的说法
李时珍。(《本草纲目》)曰:山楂味似楂子,故亦名楂。世俗皆作查字,误矣。查,音槎,乃水中浮木,与楂何关?郭璞注《尔雅》云:朹,音求,树如梅。其子大如指头,赤色似小柰,可食。此即山楂也,世俗作梂字亦误矣。梂乃栎实,于朹何关。楂、朹之名,见于《尔雅》。自晋、宋以来,不知其原,但用查、梂耳。此物生于山原茅林中,猴、鼠喜食之,故又有诸名也。《唐本草》赤爪木当作赤枣,盖枣、爪音讹也,楂状似赤枣故尔。范成大《虞衡志》有赤枣子。王璆《百一选方》云:山里红果,俗名酸枣,又名鼻涕团。正合此义矣。”(《本草纲目》)
李时珍曰:“赤爪、棠梂、山楂,一物也。古方罕用,故《唐本》虽有赤爪,后人不知即此也。自丹溪朱氏始著山楂之功,而后遂为要药。其类有二种,皆生山中。一种小者,山人呼为棠朹子、茅楂
标签:
杜甫长安冬至南陌东阡陈与义原创杂谈休闲 |
分类: 节令诗词 |
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台湾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标签:
白居易邯郸冬至易经.复卦象传二十四节气休闲原创杂谈 |
分类: “道”听“图”说 |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图1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