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说电视上所谓的情感专家没什么用?

(2012-06-16 15:55:12)
标签:

杂谈

为什么所谓的情感专家没有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个案,虽然从中总结出共性的难度并不高,并且这样的方式也颇为市场欢迎,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就是从整体推论个体真的更容易吗?还是反之更科学?这似乎是文理科交叉处,整体的方法好像是更理论一些。不过,情感不相信理论。

有没有真正的情感专家?现在电视上活跃着很多所谓的情感专家。我们可以说有心理专家,但是不会有什么真正的情感专家。如果说你有足够的感情经历,并且你能说会道,那么你就可以胜任这个务虚的称号。说白了,情感专家这头衔就是电视台使用的噱头。假如碰巧这个专家又喜欢说星座,就更滑稽。

实际上,情感无专家。人人都能够成为所谓的情感专家,只要你愿意,并且有丰富的感情经历。俗话说久病成医,久情也能成医。这就是为什么非诚勿扰节目的专家乐嘉在现场也经常显得有点莫名其妙的原因。因为说他们是心理学家,还多少算有一点靠谱,但是,一说他们是情感专家,上帝就笑了。北京电视台《选择》节目中的雷明也是如此。

在这里,我们可以顺便把雷明和乐嘉做一个比较。雷明在《爱情连连看》节目的角色明显延续了他在北京电视台《选择》节目的功能,就是和事老,属于帮衬,努力撮合现场的男女嘉宾牵手成功。而乐嘉在《非诚勿扰》节目中的角色是挑事,属于偶像类型的专家。乐嘉和孟非是绝配搭档。而雷明和主持人沈涛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心领神会的交流。看上去乐嘉有点自以为是。在《非诚勿扰》节目中,经常看到乐嘉抢话,有时候甚至和台上的女嘉宾发生语言冲突,不够绅士,虽然他比雷明在《爱情连连看》节目中的和事老角色高明,但是,可以看出来的是,乐嘉的挑事是明显的,他也比万峰更接近青年人,但是,当他以无所不知的情感专家自居时,他的拿腔拿调就有可能成为一种画蛇添足。

有时候,我们经不住会问,中国人的情感怎么了?如果说单纯从电视上看,中国人的情感好像出大问题了,我们的电视出现最多的人物似乎是情感专家,黄金时间里最流行的节目是相亲节目。我们习惯说法制社会律师多,像美国。那么,按照这个逻辑,中国的情感专家多是说明中国属于人情社会?或者是中国人喜欢暴露情感隐私?

继公共知识分子之后,中国又出现了公共专家。如果说公共知识分子主要是活跃在报刊上,那么,公共专家则更多的出现在电视上。确切的说,这些所谓的专家并不是电视知识分子。但是,他们的确是由电视培养出来的。特点是什么节目都上,什么事都敢说,从情感到心理。这些人成了所谓的电视名人。电视让一些人混个脸熟,这在纯粹的报刊和广播时代是很难出现的。在文字时代,有一些人的名字如雷贯耳,但是,很多人却不能把他们的名字和面孔对号入座。相反,如今所谓的电视名人却是脸面比名字更有名。比如说电视达人王为念,王为念有那么有名吗?单说这个名字,很有可能没多少人知道他,如果说是王导,可能经常看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的观众会知道。奇怪的是,王导还上了田歌主持的《光荣绽放》,并且还在北京台的其他一些节目中大肆宣传他的新书。这似乎就是圈子的力量,电视台公共资源好像被私人化了。我对他没偏见。这样的人还有许多。他们可谓是准名人,或者说是伪名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