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者刘宏
学者刘宏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10
  • 关注人气:40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闻有精品吗?

(2010-03-01 11:53:55)
标签:

杂谈

新闻有没有精品?

刘宏博士

很久以前,我就对新闻精品的提法心存疑问,因为从我在大学新闻系学习开始,新闻在我的观念里,就是速朽的。这说法借用了鲁迅先生对自己杂文的希望,但是鲁迅先生是过于谦虚了,他的作品至今不朽。并且严格地说,他的文章才是精品。

说这些,并不是看不起新闻,要知道我在新闻圈工作了很久,对知名的新闻人心存敬意,况且新闻还是我赖以生存的饭碗,我怎么能随意贬低它呢。但是看看许多著名记者后来出的新闻作品集,看看这些作品的销路,再看看业内人士怎么看待这些作品,又不能不让我相信新闻是无精品可言的。

从我们学新闻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被告知新闻是最讲究时间性的,如果说时间是金钱,那么也可以说时间就是新闻,各种新闻定义都不会忘记强调时效性。今日的新闻明天报道,就成了明日黄花。在这么紧张的抢新闻过程中,怎么会出现精品?

从中文的角度看,精品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它在语言层次上应该比名著低一档。但是无论怎么说,精品都应该是经得住历史考验的,换句话说,它至少应该是能够被反复阅读的。而新闻虽然被称作明日的历史,但是它本身被反复阅读的价值很低。新闻经得起历史检阅的是真实性,而不是它的阅读价值。用新闻的眼光看新闻和用历史的眼光看新闻是完全不同的。有很多激动人心的新闻在有效时间内阅读时令人震撼,而过了有效期后用历史的眼光审看就变成了心静如水。历史常常让我们有一种距离的审视,是俯看的角度。而新闻通常是平视的状态。

这些年经常听到很多新闻人为了获奖而精心制造某些新闻作品,这本身就是与新闻的行为规则矛盾的,新闻保持的是常态,是日常的报道,是不断的监督,而不是短时间的华丽乐章。如同市场经济有一双看不见的手,新闻报道也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影响记者的报道,这就是新闻事实本身,是新闻决定了记者的作品,而不是作品决定新闻,这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举例来说,一个优秀的记者如果在家里闭门造车仍然写不出好新闻,而一个很一般的记者如果偶然正好出现在一个重大新闻的现场,他完全可能写出让人吃惊的新闻。这就说明新闻的技巧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是事实。

虽然我们今天的新闻品种越来越多,比如新闻评论,这些作品可以比新闻报道写得更从容一些,但是无论如何,它们也都是依附于新闻事实的,它们的魅力也在于贴近新闻事实。

也许有人会说,全世界的新闻奖不都是在鼓励新闻精品吗?我觉得,新闻评奖的目的是奖励对新闻的发现和捕捉,并不是奖励这个新闻的写法。一句话,是新闻决定了获奖,而不是记者决定了获奖,新闻是源,记者是流。在这个意义上,我更愿意使用好新闻来代替精品概念。因为一说到精品,我们联想更多的是耐人回味,品质优良。而如果我们写新闻时就考虑这些特性,那么我们对于新闻事实就有可能进行美化。

多少年以后,很多人还会去看当年的新闻报道,但是那不是从当事人或者亲历者的角度,而是从历史回顾的角度来审视,那时读新闻和新闻发生时的阅读感受会是完全不同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